最近有篇《感谢贫穷》文章非常火爆,作者是今年河北高考学子王心仪,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以前读过感谢生活、感谢命运等以感谢为命题文章,从未读过以感谢贫穷这样的文章,小姑娘的文笔确实不错,写出人穷志不穷、不向命运屈服的志气。
贫穷真的像文章所写的那样值得感谢吗?从王心仪同学对贫穷家庭的描述,她应该感谢的是父母的教育和好心人的资助,感谢勤奋好学坚强勇敢的自己,而不是贫穷。
小时候每当听妈妈讲三年自然灾害挖野菜、日出日落辛勤耕耘填不饱肚子穷日子,烦不胜烦,有次实在是听厌了,不等妈妈讲完便顶撞道:谁叫你生在那个穷年代?!我妈气的够呛,再也不提那些话题。
多年后,我问妈妈,你后来为什么不提忆苦思甜话题了?妈妈说,我的本意是通过讲述贫穷苦难激发你努力学习,哪知道适得其反,我后来想到,我是把苦难当成赞歌,真是脑袋进水了,贫穷没啥值得留恋的!
与王心仪同学从小家贫截然不同的是,我们70后这代人的童年都经历过贫穷,国家一穷二白,老百姓能填饱肚子就行,在那个多灾多难年代里,国家和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战胜贫穷。
但我从未对贫穷有过丝毫感谢,也不愿当赞歌书写,我只知道贫穷是一个可怕的字眼,既能毁灭人也能造就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贫穷是弱者的眼泪,强者的催化剂。
历史上不乏因贫穷而扭转命运逆袭成功人,比如西晋的李密,不朽名篇《陈情表》出自他之手,他六个月时父亲病逝,四岁时母亲改嫁,靠祖母抚大,由于生活困苦,九岁还不能行走。然而艰难困苦玉汝成人,从小境遇不佳,反而激发努力勤奋,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西晋的李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一代名臣,不知道四年后的王心仪同学从北大毕业能否改变命运呢?这是未知答案。
我一向反感鸡汤文字,用个体成功炮制整体的鸡汤是无效的,我们只看到王心仪面对贫穷保持乐观向上的,却不深思贫穷背后折射的社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公。
就拿我所在地区举例,每年从北师大、华师大、东师大等部属6所重点高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毕业的湖北籍学生,每届差不多500人,多半留在武汉、宜昌、襄阳市等经济发达地区,而县级、贫穷山区等基层学校求贤若渴,校长亲自招揽人才,出现无人问津的尴尬场面。即使是从贫穷地区考出来的大学生,能够反哺家乡的也没几个。
越穷的地区,越是留不住人才,所以“感谢贫穷”这样的文章,像一碗毒鸡汤,不值得宣扬。
贫穷不仅限制了想象力,还会丧失做人的尊严。比如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裸体女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呼喊:我愿意下地狱,只要能救救我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逼的年轻母亲不顾廉耻,赤身露体引起社会关注,那只有一个原因:孩子没钱看病。
贫穷还能毁灭个人的才能和智慧。中国著名翻译家毕修勺曾说过:如果不是贫困压倒我,让我有喘息的机会,我可以翻译更多的作品。历史上许多卓有才华之人英年早逝,不是死于才智枯竭,而是死于生活的贫困。
不是每个出身贫困家庭的人都具备王心仪同学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精神,又有几个能通过高考实现命运逆袭呢?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即使非常优秀,在北大清华高材生扎堆的圈子里,就会发现家庭环境优渥的学生会更胜一筹,毕竟大学不光是拼学习成绩,更多的是拼见识、思维、眼界、格局、资源等综合能力。
不要相信那些贫穷和苦难能磨炼人的鬼话,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愿意选择经历苦难,歌颂贫穷带来的苦难证明自己的坚强勇敢,但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贫穷是一种无奈,绝不值得感谢。
但愿“贫穷”是一个梦而已,我们应该把改变贫穷当做奋斗目标,让心中火焰熊熊燃烧,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摆脱贫穷,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需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消灭贫穷,最终过上自由幸福体面尊严的文明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