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3746/37a3079059b3c20e.jpg)
在郴州也曾临过王曦之的《兰亭序》,倒是活泼得很,但无法掇连成篇,可能是技巧不及,也可能是学养不够之故吧,那笔还是无法飞动。真正让我重新认识《兰亭序》是7年后的事了。
那时我已练习过行、楷、隶各种书体多家名帖,始觉《兰亭序》的笔法之活。其笔法之活在笔意的连续,运笔的角度转换,凡笔端曲曲的小角都能体现笔画的飘逸和洒脱,使每字在静中有了动感;其笔法之活又在于运笔的娴熟自然。
既是临其帖,也须蜻蜓点水式,或如石片打在水面上,贴了水飘出好几处去了。想笔画飘逸,就须运笔潇洒。运笔的潇洒在于书写的功夫是否深厚,下笔收放有度,横竖有法,提按有力,提得起来,按得下去。
写出的字凝得住,化得开,其线条特美。《兰亭序》的笔画错落有致,轻重得法,如同自然生成。这是《兰亭序》给我的启示。
喜欢书法是缘于行书的。行书实用,动感强,不受拘束,如行云流水,随心所欲,潇洒自然。但后来我不得不练习楷书了。2000年春,我去云浮参加了全国书画等级考试。按要求须写楷书,因我练习楷书的时间还不够三个月,我知道写不了,后来果然只得了四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3746/112bc3cb623cc910.jpg)
然而我想这只是个开始,往后可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也就不枉自己对书法的爱好。
说起练习楷书,没有名师的指点,仅靠自己摸索,确实很不容易。初中练习过的柳体至今还有些印象,每当写出一笔似刀削像斩铁的笔画,心里定会充满了抑制不住的欣喜。
习颜体感触却颇多,这《多宝塔》,笔画轻重分明,像心情之张弛,如天气之阴晴,似文章之起伏。写起来易把握,总是让人兴致不减,越写越耐写,写过之后,心情释展坦然,有痛快之感,方知颜体重在气势和胆略。
欧体比之于颜体,法度森严,有隶意。如果说颜体是外显形的话,那么欧体更趋于内敛。欧体更难把握,倘是不小心,则很容易把笔画写得僵硬了。然而如能了解隶体和欧体行书的写法可能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拙见而已。
98年,我借得两本隶书帖,《曹全碑》和《史晨碑》,练习一年。我把练的字贴满了房间的四壁,人见了人夸,然而我心里明白,虽说学得了一些写隶书的方法,但笔下还生涩得很,那是写得不多的缘故。
以后我听人说起,在文中也看到过:练习书法应从隶书或从魏碑着手。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常热衷于到书店里去搜寻梦寐以求的字帖,虽然也有些收获,但只因身处偏远之地,可惜多难如愿。
当初练字全为一手字像个样子,看起来清楚明了,不至于让人看了不舒服,却不料结下了这深深的情缘,让我对之倾心至此。而今我终于明白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之不可小觑,她和任何一门艺术一样有丰富的蕴含。
有着众多的名家,众多的风格,都像一些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流传着。欧体险峻平正有隶意,像古代大儒;兰亭眉清目秀呈飘逸,如江南名士;曹全端庄秀丽显俊气,似娴静淑女……自谓穷其毕生,幸能懂其一二者,应该算是很有造化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3746/c4de12cf700bdf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