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娘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就过世了,听说她能干、仁慈、持家有道,称得上贤妻良母;父亲也是重情义、有责任心的男子汉,直到我七岁那年才又娶了继母。
继母的前夫病故后,生活难以为继,也是不得已才改嫁;来我家时还带一位十来岁的女孩,名字叫“小织”,我喊她织姐。
我们同胞兄弟、姐妹六个,大哥中师毕业,在邻县教学,不常回家;二哥给了姑姑家,离得也远;大姐、二姐都去了新疆,三姐和织姐大小不差上下。
大哥已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大嫂是大队干部,天天忙公家的事,很少顾家。
父亲在大队木业厂当厂长,之前常把我带到上斑的地方,也是看我可怜,才有了续妻的想法;不知继母是不愿意带孙子,还是觉得家人对她不亲,总之,经常弄得相互都不愉快;不久爹和后娘带着我和织姐搬了出来,另起炉灶,又组建了一个新家。
继母很受歧视,我的同胞子妹们,除我之外都不叫她娘,大嫂更是如此;很多人都巴结大嫂、也跟着瞎起哄:两个大娘,还有左右邻居婶婶、叔叔都不敢怎么与继母说话。
继母裹着小脚,走路都不怎么稳,下田劳动感觉特累,常常落在最后;大家都是挣公分,不但没人帮她,还嫌弃她、欺负她;父亲看不下去,干脆不让她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就相当于提前退休,只操持家务。
辞掉公家的活后,也能腾出手来帮大嫂照看一下孩子,缓和一下紧张关系,这样反而成为大家都羡慕的对象了。
织姐出嫁后,三姐也去了新疆,我14岁那年,二姐生孩子需人照顾,继母觉得新疆比家乡农村生活好些,就同意迁到二姐家去了。
说不清是什么原因,继母和二姐相处得也不太好;不到一年就离开二姐给别人家带孩子去了;据二姐说:她想挣点钱。
继母去新疆不到两年,我和父亲也迁过去了,户口还是落到二姐那里,并把继母从别人家里又接了回来。
那时我已经上高一,当地农场还没办高中,直接转到100多公里外的奎屯市一中,住校上学。
二姐在单位给父母找了间房子,虽还帮助带孩子,但已经是另起炉灶了。
二姐夫在农业试验站内的气象站工作,家就连着气象站的办公室,我每次假期回来都是住在办公室里;大姐和三姐也在附近的农场工作,我也常到她们两家去住段时间。
为了补贴家用,父亲参加了当地家属排的劳动,性质是大集体,有点像农村的生产小队;其实我的学费仅靠父亲的收入供不起,多半是几个姐姐捐助的。
我上大学那会,继母可能是想老家了,也可能是因为与几个姐姐关系不好的缘故,自己回原籍了。
她回老家没去我们村,是想认她和前夫的亲生儿子,可儿子不认她,只好住在织姐家里;估计是过不了农村的艰苦生活,也嫌自己亲生女儿对她不好,没坚持多久,又回到了新疆二姐那里。
直到我结婚后,继母给我又带了两年孩子。
年纪大的人都盼落叶归根,父母也常念叨家乡的人和事;大嫂已去世,她是非正常死亡,走那年才40多岁;大哥的小儿子来新疆办点事,回去时顺便把二老接走了。
继母回老家不久就去世了,她平日很会保养自己,走的时候84岁,也没什么病,属寿终正寝;唯一缺欠的地方是:因为生母的墓地旁位置不够,没让她入祖坟。
父亲小继母两岁,晚走两年,也活到84岁;父亲的死因是气管炎遇到冷天气,咳嗽、喘不过气;河南农村冬天不烧暖气,冻得受不了,若继续在新疆可能还会多活几年。
谈到后妈,一般都把她描写成恶婆娘,如何如何虐待非亲生子女;我对继母的感觉没那么坏,毕竟自己小时候受人照顾,是她给了我们父子家的温暖。
我喜欢吃继母做的千层饼、揪的疙瘩汤、腌的辣疙瘩菜,下的面叶、打的粥都挺好喝。
这并不是说继母没有一点过错,至今我还记得织姐出嫁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
桌子上放的两元钱不见了,当时一个鸡蛋才值5分,能买40个呢;继母偏要说是我拿去了,并唆使父亲打我,我没拿就是不承认,她还跟父亲说:“不承认就很打!”
事后才知道,是她自己把这两元钱给了织姐,怕父亲知道不同意,硬赖到了我的头上;或许这就是:天下继母与生母的最根本区别。
不过我并没有因此就记恨于继母,也没把这事给几个亲子妹讲过,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够不好的了。
继母自到我们家也没受什么罪,在我那住的时候,虽条件不怎么好,但给孩子买的糖、奶子、糕点等,她也跟着享用。
她虽没入祖坟,我每次都单另再到她的坟头去烧纸、上供;几个同胞子妹也都摒弃前嫌,一样去她的墓地祭拜;如果真有亡灵存在,她也应该感到安心、知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