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堪在荆州闻王恭举兵,因去年观望后发,今为示信义,乃聚兵立发。仲堪素不习为将,悉以军事委南郡相杨佺期兄弟,使佺期率舟师五千为前锋,桓玄次之,仲堪自率兵二万,相继东下。杨佺期以为天下大乱,欲大干一番,摩拳擦掌,挥兵急进。
八月,杨佺期、桓玄率军杀至湓口(江西九江)。江州刺史王愉不知武备,遇杨佺期久战之将,初一接战,便大败,仓惶奔向临川,桓玄遣精骑追获之。
桓玄与杨佺期率军进至横江(安徽省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司马尚之领军与战,大败退走,其弟司马恢之所领水军全军覆没。西军声势大振。俄而杨佺期、桓玄军至石头,殷仲堪率大军屯芜湖为后继。恰王恭事平,元显命谢琰自竹里率军驰还京师,遣丹杨尹王恺(王国宝异母弟)等发京邑士民数万人据石头以拒之。
杨佺期、桓玄等上表要求释放王恭,求诛刘牢之,以明天下大义。道子惧其有变,随即立斩王恭,其子弟党如王爽等同日皆死。
刘牢之闻杨、桓军至,为向朝廷表其忠心,率北府兵数万之众驰赴京师,屯于新亭。
杨佺期、桓玄闻北府兵到,相顾大惊道:“彼何来之速也?北府乃天下精兵,如何当之。不如回军且避之。”二人遂回军蔡洲(江苏江宁县)暂时观望。
朝廷未知西军虚实,且敌军数万,遍布京畿,内外忧之。
左卫将军桓修(桓冲之子,桓玄堂兄,道子姐夫)言于道子道:“西军可说而解也,修知其情。殷、桓做乱,专恃王恭,恭既破灭,西军沮丧。今若以重利啖桓玄及佺期,二人必喜,不与朝廷为敌。桓玄能制仲堪,佺期可使倒戈,由此取仲堪易也。”桓修此计实大利于桓玄,而以图谋仲堪为务。
道子颟顸( mān hān 糊涂),不知是计,闻言大喜道:“此计甚妙。”与元显商议后,发布诏令,以桓玄为江州刺史。召郗恢入朝为尚书,而以杨佺期代郗恢为都督梁、雍、秦三州诸军事、雍州刺史。以桓修为荆州刺史,权领左卫文武之镇,又令刘牢之选精兵千人为其亲兵,送桓修前往荆州赴任。黜落殷仲堪为广州刺史,并遣殷仲堪叔父太常殷茂前往宣诏,命殷仲堪即刻卸任回军。
殷茂来至芜湖,见着殷仲堪,说有朝旨,殷仲堪大喜,跪下接旨,以为自己兵临城下,朝廷畏惧,即不获重迁,亦必有抚慰,谁知殷茂宣诏后,竟将自己发配广州,而桓玄,佺期二人反见重用,气得殷仲堪长身而起,一把将诏书抢过,撕得粉碎,对殷茂戟指大骂道:“你若不是我叔,今日必死。”殷茂吓得狼狈而归。殷仲堪不受诏命,更遣使催促桓玄、杨佺期进军,合攻建康。
桓玄、杨佺期等喜于朝命,欲受之。待殷仲堪令至,犹豫未决,不肯发兵。殷仲堪弟殷遹为杨佺期司马,得知内情后,连夜奔至仲堪大营,说杨佺期等已受朝命,纳桓修。殷仲堪得报,既慌且怒,立刻率军自芜湖南归,遣使告谕蔡洲诸军士:“尔辈若不各自散归,殷荆州军至江陵,将尽诛尔之家人,鸡犬不留。”
杨佺期部将刘系闻言大惧,率手下二千人先归。桓玄、杨佺期大惧,恐众军溃散,不得以率军狼狈西还,追至寻阳(江西九江)与殷仲堪军相遇。
仲堪既失职,欲倚桓玄等为援,桓玄等亦仗仲堪之兵,虽三方互相猜疑,然其势不得不合。于是三人互以子弟交质,在寻阳筑坛结盟,桓玄命所俘获之王愉主持筑坛礼仪等杂事,王愉不得不为,心甚为耻之。桓玄为王愉姐夫。
殷仲堪与杨佺期因桓玄家世声望为三人之首,遂共推桓玄为盟主,俱不受朝命,连名上疏为王恭伸冤,求诛刘牢之及谯王尚之,并上诉仲堪无罪,独被降黜,请改诏令。
其时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旌旗猎猎,桓玄立于坛上,祈天盟誓,志得意满,顾盼自雄,愈发骄矜。杨佺期为人骄悍,而桓玄每以寒士视之。佺期甚恨,在坛下悄声对仲堪道:“桓玄素豪横,君终不可制,待朝命一下,君复其位,可杀之,以除后患。”
仲堪忌佺期兄弟勇健,恐既杀桓玄,不可复制佺期,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于是正色道:“我三人方盟誓,岂可相疑相杀,只许同荣辱,共进退,方能共保富贵。”仲堪默然,于是二人登坛与桓玄歃血而盟。
三人表上,朝廷深惮之,内外骚然。道子与元显商议对策,元显道:“桓玄豪横,佺期粗暴,二人必不相协,仲堪文弱,不能制二人,今可许之,待其三人相斗,朝廷从中取事,可事半功倍。”
于是朝旨复罢桓修,以荆州还仲堪,优诏抚慰,以求和解,诏曰:"间以将军凭寄失所,朝野怀忧。然既往之事,宜其两忘,用乃班师回旆,只顺朝旨,所以改授方任,盖随时之宜。将军大义,诚感朕心,今还复本位,即抚所镇,释甲休兵,则内外宁一,故遣太常殷茂具宣乃怀。”仲堪等乃受诏,于是领兵各还所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