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序曲很顺利
今天是计划好了的赶车回乡时间。清晨5:00起床看书、收拾,6:30准时出门,7:00顺利到达火车站,8:00准时上火车,火车上吃喝玩乐、聊天都很顺利。可接下来,事情出现了变化。
02 人在囧途
15:28到站,因为错过最佳下车时间,没跟上出站的人流。轿厢电梯上二楼,到达换乘候车厅,被告知没票不可进!搭乘手动扶梯回到站台,再下一层扶梯,检票出站,却被要求去补票,结果不是我少买了站,而是多买了。
终于成功到出站大厅了,我悠哉悠哉的瞄着周边的店铺,想着给孩子买个什么好吃的。孩子说要给妹妹打电话,我拿出手机一看,天哪,已经15:42了!而我想转16:00的动车回家。赶紧拉着孩子直奔售票口。【说明:我前一程的票是到下一站才下,所以网上不可提前订票,只能出站后到人工售票窗口买票。】
左拐,电梯上楼,左拐,再左拐,终于到达售票大厅。想着应该能赶得上,可进去一看,排队的人好多!如果我正常排队买票,肯定赶不上16:00那班,怎么办?怎么办呢?
没有时间的纠结,我开始挨个儿向前问,是否可以插队买票?家乡人民都很友好,我很快来到售票窗口。
“一张,巢湖”。我急切地边说边把证件和钱塞入窗口。
“最早一班晚上8点”。售票员查询后说道。
“什么?8点?!那个16:00点的呢?” 我有点失望,但又抱着一丝希望地指着屏幕问。
“那是合肥站的车,这里是合肥南站”。售票员冷冰冰的说,同时把钱和证件都甩了出来。
我的心跟着凉了一大截,才意识到自己到底有多蠢。非常抱歉的把情况说给孩子听,孩子似乎并不那么难过,她累了,没力气思考,只想快点见到妹妹。
我也想尽快见到妹妹,时间不允许我难过。必须想办法,动车走不通,那就汽车吧。可这个时候汽车还有班次吗?我不确定,对这里不熟(老公的家乡),于是求助远在重庆的任老师。
他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往巢湖的汽车,10分钟一班,一直到晚上7:30。同时给了我两套方案:一,坐地铁,40分钟左右,但要走一截,带着孩子,不太方便。二,打车,30分钟左右,直接到上车点,快且不用走路。
我采用方案二,带着孩子,右拐,下楼,右拐,到达打车区域。本想着在这样的城市打车应该不挤,可当看到排起长龙、黑压压的人群时,我再次心碎,犹豫要不要转乘地铁。可我也有点累了,大包、小包、行李箱、高跟鞋、孩子,我还是乖乖排队吧。
感谢孩子并不像我一样沮丧,她仍然背着她的小背包,抱着最爱的兔子玩偶,观察着排队的人群和间歇驶过来的出租车,问我这里为什么没有黄色的出租车,告诉我她想坐金色的出租车……她对这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还不忘照顾排在后面的小妹妹,不哭不闹,保持安静,给妹妹作榜样。即使上了车,还特别温柔的安慰妹妹,她们的车马上就到了。孩子就是这样,可塑性特别强。
上了出租车,才发现,任老师的方案本身就是误导。堵车不说,该走的路一步都不少,因为明光路汽车站站前禁停了(也有可能是司机不想绕过去)。于是,叫醒已经熟睡的孩子,下车、过马路、进站买票、检票,出门准备上车时,下起了瓢泼大雨,短短30米完全将我从头到脚淋透,那感觉真酸爽。
掏出手机给家人电话,此时刚好17:00点。大巴在雨中,路上到处都是积水和未完成的施工,一路颠簸着前行。孩子也是累坏困极了,伴随着车的摇摇晃晃很快睡着。19:00点总算到巢湖了,可孩子怎么叫都不醒,好不容易睁下眼睛又立马昏睡过去,像块烂泥。我只得背起大包小包,再抱上她艰难下车取行李。
好在一下车就拦到了出租车,等到最终到家时,已经是19:40了,比预计的时间晚了近3个小时。
03 总结反思
这次的“回乡大戏”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
001 没有注意下车站和换乘站的站名不对,导致被动;
002 太过放松和自信,忽略了出站人流的引导和提示作用;
003 对路面交通的预估不准确,没有任何质疑的全然相信,导致花钱又受罪;
004 确实有需要时就果断提出来,不要怕麻烦而硬逼自己;
005 必要的时候电话比微信更加迅速有效,不能太自以为是,认为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一致。
不管什么事都要提前规划清楚,包括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不能想当然,也不能因为还比较熟就大意。“也许”、“可能”、“好像”、“差不多”、“尽量”这些词都是表达不清晰、描述模糊的词,要少用。真遇到了,努力将其具体化、清晰化表示,才能有效指导工作和生活,时间久了,判断力和思考力都会上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