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坐落于塞纳河畔,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多元化大都市,从典藏世界瑰宝的卢浮宫博物馆,到商店林立的米歇尔大道,从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到繁华热闹的香榭丽舍,从名扬四海的埃菲尔铁塔,到极尽奢华的巴黎歌剧院……每一个景致都向世界人民展示着巴黎——这座典雅而极富西方韵味的欧洲都市的奇特魅力。然而,每当人们谈到巴黎,除了古色古老典雅的欧洲风情,总能想到另一个词——“Modern”。事实上,我一直觉得这种极具冲突感的矛盾是巴黎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最古老的风情融合在最现代是时尚元素里,最时尚的衣着箱包中也能透露出十四世纪哥特式建筑的精致华美,而巴黎恰好兼具了这两点。
我热爱巴黎这座城市的时尚感。特别是当世界级大师们荟萃在这风云变幻却又包罗万象的市场中,让自己的设计灵感和设计概念肆意碰撞,摩擦出火花时,这魅力尤其迷人。这股浓浓的时尚文化感,便是我今天的主题。
1837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马具小店开设在了巴黎布勒瓦大道上。在十九世纪,巴黎居民几乎家家养马,而这家店的马具由于制作精美品质高档很快引起了贵族们的注意,于是不用多久大街小巷上的马车都流行起了这样的标志—— Hermes。这家小小的马具店便是当今驰名世界的奢侈品品牌爱马仕的前身。从一家不为人知的马具店到如今名满天下的品牌,是一百七十年的时尚文化底蕴在砥砺着其前行。在我眼里,相比伊夫圣洛昂的闪耀夺目或者杜嘉班纳的古灵精怪,爱马仕以一种独特的气质站在了时尚的前沿,在这个品牌中甚至可以看到巴黎这个城市的缩影,法国这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他是浪漫的,细腻的,却也是保守的,典雅的,每一个细节都完善到极致,每一处针脚都有自己的式样,却又不乖张,安静地融合在这皮革针线的整体之中,他从不喧嚣,但一旦站上舞台就是当之无愧的代表美的至高点。我喜欢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对时尚恰到好处的把握感,喜欢他虽然一直在变化却从不脱离自己坚守的雅致感,所以我把他作为巴黎时尚文化的一个剪影呈现在这里。
那么除却秀场名牌之外的巴黎,就毫无时尚感可言了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在我眼里,这种典雅之美从巴黎建筑的统一性上也可见一斑。巴黎人口众多,而土地面积小,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土地资源,简单的方法就是堆砌高楼大厦以容纳膨胀的人口数量,就如同当今的曼哈顿或者吉隆坡一样,但事实上,巴黎并没有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而无限制的发展高楼层建筑,甚至除去地标式建筑物的其他房屋,共同组成了一个着装统一,保持站立的“部队”。不仅是在建筑的高度上,外形和颜色也都透露出一种单一性——单一的方方正正,有的加一截小斜坡屋顶,单一的黑白棕灰,偶尔点缀些红转绿瓦,真正彰显华贵的镜面,金粉,大理石都不常出现在建筑上。这样的简单统一,一方面显得简约庄重,一方面也更加衬托出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宏伟。这使得巴黎显得别样的别致而经典。在统一规划的背景版图上有使人眼前一亮的宫殿,但在这璀璨宫殿背后却是更加令人注目的细致描刻规划的住宅,商场,街道,绿化……这样的组合使得整体庄重而不失灵韵,典雅而又时尚。
最后,我想说,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时尚之都,除了世界顶级品牌在此处的发源发展,整体化的城市布局,更在于它的居民——浪漫而自由的法国人身上。一座城市,如果它的民众一味的因循守旧,那么,它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的,更休提时尚之都了。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巴黎市民的为自由而战的精神,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终于覆灭;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历史上的种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法国人的自由精神,也正是这种自由精神,使得今天的巴黎,有那种包容各种文化元素的气度,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巴黎可以融合东西方文化,屹立在全球时尚界的巅峰。在我看来,这种生根在骨子里自由,随性的气质使得如今的巴黎时尚圈显得别具一格,不似东京时尚的娇柔可爱,不似美国流行时尚的乖张轻浮,也不似中国传统东方艺术的保守,他自有他的优雅庄重,却不失那一抹灵动,这大概就是时尚精神的最佳诠释。
巴黎,一座饶有韵味的西欧都市,正在用它独到的眼光审度着时尚,我相信,它悠久的时尚文化,也将带领它把时尚之都,这个称谓更好地诠释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