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欲速则不达吗?

作者: 半截朽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7-01 17:45 被阅读0次

    现代人有个通病:太急了,我们总和时间赛跑,凡事都要快,好像慢一秒就会输掉整个人生。

    吃早饭要快,否则上班该迟到了;

    约会要快,好赶回去加班;

    旅游也要快,走马观花似的看景点,拍照打卡……

    对“快”的追求,正在让我们错失许多美好事物,当我们正在为生活忙于奔波时,生活已渐渐离我们而去。

    俗世中人对功名利禄的渴求,古来有之,在这条路上,往往又贪图“速成”,想要一蹴而就,正如“拔苗助长”的农夫一样,最终往往功亏一篑。古人对“速成”早有察觉,且深以为害,故而以“欲速则不达”来告诫世人,为人处事切勿心急求快。

    翻阅古籍我们发现,“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子路》一篇。

    孔子有个门生,叫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那些追求“快”的人,大都没有长远的稳定计划,想要完成目标也很难,要想行得万年船,就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关于欲速则不达,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顺治年间,有个人要从小港到镇海县城,路上需带一些书,于是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捆好书,跟随自己一起出发。路走到一半,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他不确定在城门关闭之前能否赶到,于是问路人:“我还来得及赶去县城吗?”那路人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小书童,回答说:“你要是慢慢地走,应该还能在关城之前赶到;如果你要急急忙忙赶路,城门恐怕就要关上了。”

    那人听了有些动气,觉得这路人是在戏弄他。于是没有答话,和小书童急匆匆的快步前进。眼看城门就在前方了,没想到小书童不小心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等他们把书理齐捆好,再赶到城门时,前方的城门已经关闭了。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路人说的话,可真的是忙中出错啊。

    历史上有很多急于求成的人,也有深谋远虑、以慢制胜的人。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因为自己满腔抱负选择早早登上政治舞台;而一心谋求大业的刘备,虽然时间很宝贵,但也未在第一次拜见诸葛亮受阻时选择放弃。

    刘备和诸葛亮,他们深知欲速则不达,三顾茅庐,不仅考验刘备的耐心,也彰显诸葛亮的远见,他们彼此都知道一个没有耐心、不重视人才的人,是不会走得远,更不会建立蜀汉王朝。

    慢下来,是一种智慧,以静制动,方为智者。

    事事飞速发展的现在,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常忘记了出发的理由。

    那些走得太快的人,就成了“欲速则不达”的下一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最终一事无成。不如,我们试着从当下开始,慢下来。

    慢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驻足,是凡事包容,是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生活的正确方式。唯有慢下来,才能心神宁定,厚积薄发,收获成功。

    欲速则不达,骤进祗取亡,智者似儒风,习习不可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的是欲速则不达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sn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