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最近刚好满十四个月,已经开始调皮捣蛋了。养育宝宝很辛苦,整个家庭感觉都是以宝宝为中心在运作,不过我们从宝宝身上得到的快乐远大于付出的辛苦,她的健康快乐成了我们最大的期盼。
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会是一生的陪伴,而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是,孩子的孩子才是。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孩子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也许会在这种压力和动力的驱使下一直工作到退休,但退休以后呢?这时孩子早就独力了,当初的压力和动力都将不复存在,我们该怎样度过晚年。而且孩子成年以后可能马上就远走高飞,能朝夕相处的日子基本也就二十年左右,生命中的其他时间要怎么度过,人的精神世界里除去孩子那部分,剩余部分要怎么填满?
有人会说,除了孩子,还有父母兄弟姐妹。爱孩子本质上是一种亲情,与父母家人之间的感情也是亲情。西方人在结婚后,一般都将家庭视为最重要的东西,中国传统观念里家庭的地位会放在功名利禄之后,但有逐渐向西方靠拢的趋势。李开复在他的《向死而生》一书中写到,他的一生主要分配在三件事情上:一是工作,二是公益,三是家庭+朋友+休闲,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三件事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年龄越大,分给家庭的比重越高,他自己定的在60岁时,50%给工作,20%给公益,30%给家人朋友;而到70岁时,25%给工作,30%给公益,45%给家人朋友。可以看到虽然工作和公益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即便到了70岁,李开复还是会投入一半以上的精力在工作和公益上,他有两个他非常喜爱的女儿,但是她们并不是李开复生命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当然李开复所取得的成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他是公众人物,留给家人的时间肯定会比常人少很多,不过就算是普通人,也不应该是另一个极端,家庭儿女会占很大的比重,但还是需要一块留给其他东西。
我想到了是枝裕和的电影《奇迹》中,有一位看起来非常不靠谱的父亲,因为酷爱音乐,丢了工作,无力抚养两个儿子。他和老婆离婚后,各自带着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城市生活。他老婆辛勤工作,大儿子平时由外婆照顾,生活条件的还不错。这位父亲本人还是老样子,沉迷音乐,平时就打打零工铺贴家用,小儿子跟着他生活比较拮据,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两个孩子也都在幸福感中成长。这位爸爸和分别已久的大儿子说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他希望儿子长大以后,不止关心自己,还要关心别的事物,比如这个世界。
我们自己是否因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这个世界上其他美好的东西。我们是否因为想要一直拥抱着孩子,而忘了去拥抱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