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金奈一个大型商场的水果、鲜花商贩是一群妇女,她们工作很卖力,从早到晚进货,用1000卢比的价格进鲜花或水果,但不用先付款,转手以1100卢比的价格卖掉后,再给供应商1050卢比。日复一日,她们以这种很高的利息进货,扣除利息后,仅剩下50卢比(约人民币5元),用来支付日常开支。长达10年,她们都是这样操作的,因为收入低,永远也存不下钱来。一天不工作,就得挨饿。
如果她们每天存5卢比,30天就能存150卢比,每天就能少借150卢比,就只支付42.5卢比,就能多剩7.5卢比。直到有一天,她们能够攒够1000卢比,再也不用支付高昂的利息,收入也能翻倍。
可她们做不到,一天只管一天的事,想不了那么远。所以,永远无法摆脱贫穷和忙碌。
这个故事出自《稀缺》这本关于行为经济学的书,作者是心理学家赛德希尔和埃尔德,《稀缺》讲述了人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是我读过的同类书中最透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13617/86334c4d22bfa056.jpg)
首先,作者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仅仅是资源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视角。因为“稀缺”的定义是相对的,如果一个人收入高,但由于物欲太强,花的比挣的多,金钱对他来说依然稀缺。
2.
“稀缺”主要会造成两个问题:
“稀缺”会导致“管窥”
“管窥”指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它事物,也叫“隧道视野”。通俗地说,就是人过于专注,以至于只能看到管子里的事物。
“管窥”也有一定好处,它能带来“专注红利”,比如说,穷人通常花钱更精明,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折扣,善于讨价还价,同样的东西,可能花的钱更少一些。
但一味省钱的人,很可能掉入“省钱”的管道里,任何不能马上省钱或赚钱的事都不会考虑。比如,他们不会花钱买书,花钱学习复杂一点的技能,以至于技能单一,永远在低层次竞争。
前面故事的印度妇女,她们每天有各种必须的开支,微薄的收入让她们捉襟见肘,以至于根本不考虑存钱以减少利息,而失去了将来收入翻倍的可能性。
对金钱的稀缺,导致了她们的管窥,短视让她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3.
“稀缺”造成“带宽负担”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认知能力,举个身边的例子:
国企员工小A,收入中等,有1房自住,父母另给留了2套房,用于出租,但租金不高。本来小A条件不错,但他大手大脚,花钱没有节制,经常入不敷出。于是,小A 办了多张银行信用卡,用B卡透支还A卡,再用C卡透支还B卡,以卡养卡,日子过得颇为潇洒。
时间一长,终于把卡给刷爆了,高额的利息让他越欠越多。几年后,他被迫卖了一套房才还清银行欠债。但他不思悔过,继续玩着多张信用卡透支消费的游戏。迟早有一天,他剩下的房子都会被卖掉。
是“稀缺”造成了他的带宽负担,降低了认知能力。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对物质的欲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现有能力,导致了他做出了不利于自己的行为。
4.
带宽负担还会影响人的执行控制力
去年年末,公司新上一项目,销售压力巨大,我每天醒来就是拿订单。晚上也是经常加班加点,经常连锻炼都懒得进行了。最精疲力尽的时候,连牙线都不想用了,其实也就是1,2分钟的时间。
对订单的焦虑和时间压力给我造成了带宽负担,变得不自律了。好在,现在生活恢复了正常。
那些长期996工作的人,被高负荷的工作挤占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就是他们所稀缺的。没有时间学习、充电和陪伴家人,长期如此,我反正受不了。
5.
如何破解“稀缺”带来的坏处?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创造“余闲”,有余闲的人就好比用大箱子装出去玩的行李,可以装很多,可带可不带的东西也可以带上,也不必费心码放不整齐。“稀缺”的人,无论时间还是金钱,好比只有一个小箱子,总量只有这么多,只能保留必要的物品,还要码放整齐才行。
余闲能够提高幸福指数,它解除了处处权衡的痛苦,多喝一杯咖啡不怕钱不够花,多吃一块蛋糕,也不怕长胖。两件衣服都喜欢,不知选哪件?那就都买呗。
时间上的余闲,更是让人幸福满满。比如,自从我搬到离公司步行10分钟的住处后,早上起来洗漱、吃饭效率大幅降低了,但心理很享受。
书中提到,为了避免稀缺陷阱,我们要建立起针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并且只在紧急事件发生时才使用。那么他们就有了关键时刻所需要的余闲。
比如,对于职场人士来说,20多岁进入职场,收入最低,20-30岁收入逐步上升,40岁左右会达到顶峰,后面逐步下降。如果不能在30/40岁收入相对更高的时候,有所积累,中年以后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对于时间总是不够的人来说,未雨绸缪,把重要和紧急的事纳入日常才是正道,比如,锻炼身体,学习充电。
正如作者强调的,“稀缺”是一个心理问题,而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可能掉入稀缺的陷阱,导致管窥和带宽负担。
罗振宇说,我们的肉身刚刚步入富足时代,但我们的精神还滞留在稀缺的恐惧之中。穷人思维,植根于人类的基因。率先用理性击碎它的人,也将率先获得身与灵的富足。
有余不尽,保持余闲,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才是终极的解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