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古代文化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作者: 肖云cc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20:15 被阅读153次

文:肖云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在上初中历史课之时,我就已经了解到了中国近现代的大概历史。当时怀揣着对毛主席的钦佩和对共产党的崇敬,莫名的就把国民党和蒋介石放在了对立面,再加上受到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的文艺影响,经常会看到电视剧上国民党在追杀共产党,而老百姓似乎都在袒护共产党,对蒋介石一派人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可随着年数渐长,知识体系也逐渐丰富,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心智也越来越成熟,才发现以前的我很单纯,有点幼稚,对历史的功过是非,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现在读了一遍蒋介石传,又重新刷新了我对蒋介石的认知。蒋介石可能是近现代中国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很多人对他的理解可能也心存很多偏见,以前的我也是,而现在我学会以一个局外人的心态来看待蒋介石,看待中国近现代史所发生的血雨腥风。

  翻开这一本张晓兰所写的《黄埔枭雄蒋介石》,在这一套黄埔风云榜丛书当中,除了黄埔教父孙中山、黄埔枭雄蒋介石和黄埔名师戴季陶之外,其他人都被称为黄埔名将。可见作者冠于蒋介石以枭雄之名,肯定是有一番原因的。大概花费了两个星期的课外时间,我都会翻开这本书看了又看,仿佛置身在那个战火连年,局势动荡的年代,仿佛从民国时期走到了现代,仿佛看穿了一个人的一生。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那什么是枭雄呢?查了查新华字典,上面说枭雄意思是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而有野心之人。

  顿时感觉这个词用在蒋介石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关于枭雄有这样一个由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是以鸟为图腾的王朝,并且甲骨文确立于商朝,所以,在中华文明的缘启时代,对鸟的崇拜和观察是文明的元素之一,枭雄说的就是一种模仿鸟性态的人格,果断迅猛,准确短急,不受道路局限,不法古,不囿今,善于维护羽翼。枭雄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早期是褒义词,周朝之后,有时含贬义色彩。

  首先以严谨客观的态度站在历史的天平下评论蒋介石,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他不可能是一个完人,而且蒋介石是至今唯一同时统治过大陆和沿海地区台湾岛的近代中国领导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台湾岛的后续发展,蒋介石均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具有远大影响的罕见人物,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大功大过的复杂的民国枭雄。

  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蒋父病殁之后,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先后入奉化凤麓学堂、宁波箭金学堂龙津中学堂、东京振武学堂学习,并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有人说,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人的性格,而人的性格又决定着人的命运,纵观蒋介石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在儿时形成的泼撒耍赖的性格,一直贯穿其政治生涯的始终。在追随孙中山不到八年的时间里,蒋介石动辄因对人事或无足轻重的事情不满,而不管不顾地擅离职守,即时在飞黄腾达之后,他也屡次下野,以退为进。比如说西安事变中,他被孙铭九捉住时,蒋介石就坐在地上耍赖,以及对付李宗仁、汪精卫等政敌的政治手腕,也通通体现了他瑞元无赖的性格特征,这让我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独特的人生性格。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为了避免顽劣成性的蒋瑞元一无所成,对他寄予厚望的长辈们在他为未及入学年龄之时,蒋家先后聘用蒋谨藩、任介眉作他的讲师,他熟读了中国的古代名著,受到了极深的儒家道德学说的影响,但他随后亲眼目睹客场黑暗,他萌生了放弃科举进入新式学堂的念头,甚至远渡日本学习。但对于中国古典名著的学习,不仅成为蒋介石掌权之后制定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成为他日后教育子孙后代的理论基础,而他也以这种方式,对他的儿子蒋经国进行教育,也对后来蒋经国治理台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非常喜爱并效仿祖师爷曾国藩,他利用手中掌握的大权,继续推崇西学,且不遗余力的发扬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这或许是蒋介石的过人之处,在当时那个摒弃中学,吸收新潮的时代,将中西文化的精华吸取。在黄埔军校招生的期间,他就效仿曾国藩,培植嫡系部队的做法非常成功,凭借着至至运用军队蒋介石打下了自己的天下,开创了蒋家王朝。

  应该说,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能够得到最广泛认同的执政功绩,首推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以往看待对蒋介石在抗战时期的评价,不脱“消极”与“反共”的主轴,这当然是有偏颇的。至少,在决策抗战、坚持抗战方面,作为当时执政党的领袖,蒋介石确实起到了其他人无可替代的作用。卢沟桥事变发生不久,蒋介石便发表庐山谈话,声明“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表示了发动抗战的态度。但即便是此时,国民党高层内部的意见仍然不一致,仍然有人对能否发动和坚持抗战抱有怀疑态度,包括胡适这样的知名人物,也主张忍痛求和。蒋介石通过各种方式,说服、调和、打通国民党内的不同意见,最后决策实行抗战,“义无反顾”。就这一点而言,蒋介石对于抗战的发动确实是有贡献的,而且他在抗战期间也始终坚持了抗战的立场,抵制了日伪的“诱和”及国民党内外的求和主张,当然这都是他为抗战所作出的贡献。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不过,历史是复杂的,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也是复杂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为以往的中国历史所未有。正因为如此,了解蒋介石,同样需要把握他的生涯中极其复杂而又多方面的特性,在弄清事实、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予以贴切的评价,切忌单一化极端化的思维方式,以事实为本,客观求实,而非主观臆断,这才是正确评价一个人需要遵守的客观规则。

 如果说他是“领袖”和“英雄”又未必正确。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所做的那些既正确又错误的矛盾决定。

  他清党剿共,他完全可以凭借当时的威望以及领导北伐的功绩,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统帅,但他太性急了,虽然建立了国民政府,但他却失去了民心,终于种下了苦果。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他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外交政策,即使在日寇进攻中国、国土沦丧之际,他仍然认为共产党乃是“肘腋之患”,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剿杀共产觉,致使反击日寇的良机白白丧失,使民国大众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等行径实乃民族的罪人。就是在国共合作、共击日寇之际,蒋介石也从未放弃消灭共产党的念头。可以说,他的手中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可真相是让人心寒的,事实上深受关东大地震和世界经济危机打击的日本,在1931年的时候,根本不具备发动持久战争的能力。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及广阔的市场,帮助日本摆脱了30年代经济危机的阴影,并使其初步获得了全面侵华的能力。日本政府通过“以战养战”的策略向中国内地步步逼近,在西安事变这场兵谏中,蒋介石最终结束了对共产党的穷追猛打,加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时中华民族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错过了打击日军侵略的最好时机,这不免让人心痛,本该避免的灾难却降临到了这片大地上。

  他发动全面内战,最后却败逃台湾,即使在偏安海岛之后,他也拒绝美国“两个中国”的计划坚决打击“台独”分子。在蒋介石心中,“台湾与大陆本属一体,骨肉相连,休戚与共”。

  在我看来,尽管蒋介石在他的一生中惯耍手腕,颇用心机;尽管他多次向同胞举起屠刀,但他终归也曾是个热血青年,也是个爱国人士,所以他是“枭雄”而非“奸臣。

  作者还说,要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经得起检验,应当实事求是,肯定其当肯定,否定其当否。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心态与表现的复杂性,他言与行之间的一致与不一致,他一年又一年的笔记和日记,他的心系祖国,心系故乡,他的纵观全局的大智慧,不仅牵动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传奇。在他的身上,智慧与权谋、勇气与奸诈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枭雄者,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以我之心而放之四海,以我之志而加之全人,势不可挡。言不必有信,唯能遂其志而通权达变。欲以先登绝顶之位,再行仁义之事。而蒋无愧枭雄之名。

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这不免让我向往起了枭雄,向往敢说敢做,有血性的那个年代,有精神,有灵魂,有英雄本色,有着生而为人的自由和拼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埔枭雄蒋介石》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bg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