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莱斯,就像许多科技行业的创业者一样,他是一个稳重低调的人,不苟言笑。不说话的时候,他一手托腮半掩着嘴,仿佛有什么想要隐藏。他提了不少具体的问题,对于答案又不太关心,他不时打断我的话,提出新的问题。我想起了教练的聆听技巧,聆听停留在第一层次上,就会更关注自己的判断和意见并推进自己的计划。
被打断的时候,多年职业的训练,使得我神色上并没有表现出来。我调整好自己,用教练的角色开始聆听,不带着评判的眼光,我关注到他的表情、他表达的语气、他的时间管理、他提问题的跳跃性和他寻求认同的渴望。
第二次见面,我比预定的时间早到了,他到得比我还早,在看一本书写人力资源技术的书。他很兴奋地说,看过这本书,人力的各个方面就都懂了。我拿过书翻了翻,大部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我也表达了我的看法,其实人力资源最难的不是解决技术性的问题,最难的是如何把这些技术在企业场景里应用和融会贯通,就是“道”与“术”的结合。
这一次他比前一次放松很多,他谈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没有给别人打过工,没有经过成熟公司的历练,创业之路也很顺利,所以他非常自信。他讲述了团队经历的一些起伏,承认自己经常会看错人,由于授权过大,又缺乏另外一条对团队判断的路径,导致一些优秀的成员无法被正确评估而被迫离开,诸如此类的问题。听着他坦诚地讲述,我不时提些问题回应着,相信他都有解决方案。
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全景视角,宏观俯瞰着这场对话,他的印象逐渐被勾勒清晰,这有点像侧写术。从他的叙述和抱怨中,感受到他和团队伙伴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团队的气场相合很重要,只有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共创式教练》中强调聆听技巧的重要性,在工作场景中人们压力巨大,每个人都关注自己说了什么,很少有人真正地聆听。实际上,聆听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内在聆听
关注自己,虽然听着别人的话,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思考上,当旅行的时候、在餐厅点餐的时候,第一层次的聆听是合适的。
第二层次 聚焦聆听
关注对方,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聆听他的词语、表达、情感和细节,注意到对方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没说什么,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变化 。
第三层次 全方位聆听
包括能感受到的所有信息,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情绪上感知到的内容,通过直觉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大部分人不会达到深层聆听的级别,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需要深层次的聆听。当我们成为最好的聆听者,就会知道如何恰当地互动,使一场对话更加高效而有价值。
2020年6月27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