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微课培训非常普遍,把课堂搬到微信群里,课程内容可以下载,也可以在线学,不仅花不了多少学费,还省了舟车劳顿去培训现场,大量的时间可以节约出来,用碎片时间学习,这是培训领域的变革。
同事小米最近就沉浸在微课堂的学习中,午餐时间拿着手机看微课堂的视频,看我过来,她暂停了视频,看到她手机的课暂停在《21天执行力训练营》的课程,我问她:“学的怎么样?觉得有改变吗?”
她说,有一些帮助,随后我们探讨起一个话题,她问我:“为什么很多的训练的时间设置成21天呢?”
她的问题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健身课也都会把21天做为一个周期,比如《21天燃脂训练课》《21天吃出健康好身材》,还有很多训练,比如背单词、演讲技巧、提升自信、情绪自控,也都会这样规划时间周期,我们和训练老师沟通时,也会被告知,至少要21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难道不能把课程压缩成短短的几次吗?拒绝注水课,只讲干货,那不是更节约时间吗?
什么是21天效应?
所谓的21天效应是在行为心理学中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根据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习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表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表现为“刻意,自然”,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表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为什么会有21天效应呢?
21天效应对训练技术或形成习惯非常重要。
一、旧习惯会干扰新习惯。例如,教练技术训练时,权威式领导与教练式领导有本质差异,如果想在两种领导风格中切换,就需要克服某些顽固性习惯。
二、习惯的形成需要过程。美国凯尔曼的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过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三、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重复。只要不断重复,习惯是可以改变的,理念也是可以改变的,当然不良的理念、习惯,就可能产生不良的行为和后果。不是有人说过吗?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21天效应怎么应用?
人的行为中大约有95%是习惯行为,养成好的习惯会成为推动成功的力量。
敦煌网CEO王树彤,曾任职微软,思科,卓越网,在进入微软之初,她并不习惯外企的工作方式。微软要求员工在做每个项目和活动前都必须写出一个全面周详的计划书,列明目标、工作方式、所需资源、预算和风险评估等。最初都是绞尽脑汁往里面生搬硬套,但时间一久,这就成了习惯,让视野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做一件事情以前,能够明确目标,全面想问题,并且减少沟通成本。
21天效应除了在技能训练中发挥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在管理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
在商业运营中,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品牌宣传不断播报,不厌其烦地重复、宣讲、布道,就是利用了重复性的传播,形成对用户理念的影响,这是非常有效果的。
试用期为什么设定为1至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除了是劳动法的规定外,也是科学的遵循了新员工和组织磨合的时间规律。大多数人在新的环境中,21天基本形成了不需要刻意控制的习惯,90天能够适应环境,当一切形成习惯后,就会顺其自然。
打造管理者和组织能力,也运用到21天效应,我们要正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以知识、技能、能力的进阶方式逐步达成。只要反复练习,一切习惯都可以固定下来,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到形成新的能力。通过一、两次培训不可能形成能力,要有一个系统规划和长线的跟进。
类似的应用还有很多。
讨论完这些,小米恍然大悟,她说原来普普通通的一个时间设定,有这么多学问,而知道了这一层,对于促进她的学习更加有帮助。
原创职场故事,喜欢请关注、点赞,转载请私信,微信公众号:职场平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