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9月15日,蒋介石给自己的一位部下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你九月六日辞呈,我昨日方才接到,不胜感慨。关于远征军事,凡你所要求者无不遵你意旨照办;于我个人,无论公私,我以为已到至极地步。此外,再无其他办法可以服从,你要不去就可不去,你要如何就可如何,我绝不再来恳求。现在除向你三跪九叩首之外,再无其他礼节可以表示敬意。然此非我所能为也……我再明告一言,我派你往远征军,乃是要希望你立业成名,而绝非陷你于死地,我以为一切公私道义都可弃置不谈,然而军人对于革命作战命令,即使赴汤蹈火亦不能推辞,此乃军人之本分……希望你再加深思一番。是乎,否乎?从此余亦绝不再有所言矣。”
蒋介石发这么大火,是因为这位部下撂挑子,要辞去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
此信措辞之激烈,用语之绝对,批评之严厉,讥讽之辛辣,在蒋介石留下的所有书信中,极其罕见。几乎可以说,只此一封。
很显然,蒋介石和这位部下友谊的小船,眼看着说翻就要翻了。
从信中文字推断,如果不出意外,蒋介石对这位部下未来的处置,撤职查办算是轻的,坐牢杀头也是意料中事。
但是,这位部下既没有撤职查办,也没有坐牢杀头;反而,他辞职成功,返回重庆休养,转年即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军政部长等要职。
原来,蒋介石和他友谊的小船,没有翻。
蒋委员长为什么对他如此恼火之后,却又继续重用?
因为,他是“小委员长”——陈诚。蒋委员长最忠诚的部下,没有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192dc28719d318c0.jpg)
蒋对陈诚的全方位栽培:由军而政,由政而党
陈诚是蒋介石全力培植黄埔嫡系的代表人物,堪称“蒋系第一人”。
作为“蒋系第一人”,陈诚却并非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出身。就出身而言,他比黄埔学生要高那么一点点:他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出身。
陈诚于1918年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第8科学习,1922年毕业后进入浙军见习。1924年,陈诚经邓演达、严立三的援引,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严格说起来,他不是时任校长的蒋介石的学生,而是他的同事。
话说蒋介石的同事和学生,多了去了,为什么陈诚能够成为“蒋系第一人”?
陈诚之所以获得蒋介石的青睐乃至全方位栽培,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1923年陈诚在肇庆讨伐冯葆初战役中身负重伤住院时,蒋介石曾以大本营参谋长身份前往探视,并于是时知道了这位英勇负伤的年轻将领和自己是浙江老乡。老蒋不禁瞩目久之。
第二个原因就是那个著名的“夜读”故事了。在黄埔时,一日陈诚外出访友,凌晨方才夜归。眼看天已微明即将早操,干脆不睡了,决定看看书。结果适逢蒋介石查夜,发现陈诚居然挑灯夜读,读的还是《三民主义》!这样有志向学、文武兼资的人才,难得啊!老蒋不禁再次瞩目久之。
我常常想,要是陈诚当晚看的是《金瓶梅》呢?估计立马废了。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我真的要劝劝大家:找一本你的领导可能喜欢的书,在你的领导可能出现的地方捧读,真的非常重要哦。搞准了,一辈子飞黄腾达;即使搞不准,领导也印象颇佳,对不?好歹读书不是坏事儿。
陈诚反正是搞准了,随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飞黄腾达之旅。1928年,蒋介石开始提拔陈诚,任命他为警卫军司令,负责统辖桂永清、关麟征等三个警卫团和宪兵团,参加第二次北伐。随后,陈诚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中进步神速,历任第11师副师长、师长、第18军军长。
蒋介石不仅在政治上提拔陈诚,还亲自为他找老婆。蒋介石和宋美龄一起,为陈诚和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之女、宋美龄干女儿谭祥牵线,促成良缘。此举,帮助蒋介石彻底赢得了陈诚的忠心。
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均由军界起家,再逐步向政界发展。在陈诚之前就已出任地方大员的有何应钦(浙江省主席)、刘峙(河南省主席)、顾祝同(江苏省主席)、张治中(湖南省主席)等人。
陈诚迟至抗战时期的1938年6月,才出任湖北省主席。看起来,陈诚担任地方大员的时间很晚,似乎不受重用。其实,仔细一分析,才发现他这时出任湖北省主席才是真正的重用,而且地位显赫。
要知道,到1938年6月时,平、津、沪、宁等均已失守,大半个中国沦陷于鬼子之手。当时蒋介石手中只有湖北省以西的少数几个省,而且湖北省是屏障陪都重庆的正面前线。陈诚能够于此时出掌湖北,可见其在蒋介石心中的分量。
出任湖北省主席,是陈诚由军界跨入政界的开端。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栽培陈诚再由政界跨入党界,对他进行党、政、军的全方位培养。这样的栽培,即使是在黄埔嫡系中,也是不多见的。
国民党内,一直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这个“陈家”可不是陈诚,而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为了进一步控制和改造国民党,蒋介石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他又想到了陈诚。
1938年4月26日,蒋介石指派陈诚、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李任仁、黄季陆、谷正纲、贺衷寒、康泽、张道藩等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筹备委员会常委,由陈诚任召集人,兼任三青团中央团部临时干事会书记长。
陈诚担任的书记长,那可是仅次于团长蒋介石的重要职务。同时,在国民党内,陈诚也出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筹划党政干部的训练工作,成为国民党的重要负责人。
不仅对陈诚进行全方位栽培,蒋介石还曾对人说:“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看看,看看,基情四射啊。
直到1943年2月,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这时,两人的亲密上下级关系,经历一次大大的考验,以致于差点闹翻了两人之间友谊的小船。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ef2beee8f26ab841.jpg)
陈辞修闹个辞职,蒋中正大为光火
1943年的陈诚,一身兼任三要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
但当陈诚飞抵昆明,对所辖的远征军各部的情况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他作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辞职。
9月6日,他向老板蒋介石发出了辞职信:
“窃查职自奉命兼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以来,时已半载,因能力薄弱,毫无建树,瞻念前途,陨越堪虞,为免贻误戎机,重视责任起见,谨恳钧座赐准解除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另行派员接充,不胜感激待命之至。谨呈委员长蒋。职陈诚呈。”
这才有了蒋介石那封措辞空前激烈的“向你三跪九叩首”的复信。
那么,作为老蒋最忠诚、最得力的部下,陈诚为什么有此一辞?
因为陈诚发现,远征军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非他本人力量所能解决。更由于国民党内高层对于蒋介石的指示阳奉阴违,难以统一意见,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畏难情绪一起,陈诚遂生辞职之心。
一个再三要辞,一个坚决不许,两个人杠上了,眼看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怎么办?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2141/40402adf8037ae16.jpg)
真是天助蒋陈二人,在这关键时刻,一件事的发生,巧妙地帮他们打开了僵局。
啥事儿?陈诚病了,胃病犯了,而且到了吐血的地步。1943年10月12日,“先生宿疾大发,呕血一盂,神志顿成昏迷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不通情理的老板,也可以找到台阶下了。老蒋就此批准陈诚辞职,由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同时,再三函电安慰陈诚,命他返渝休养身体。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生病当然不是好事。但政治人物就不同了。他们适时生个病吐个血啥的,好象并不是坏事咧。
就这样,在陈诚胃病复发的巧妙解围之下,蒋陈二人友谊的小船不仅没有翻,而且铸为巨舰,从此一生合作,基情到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