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却又从来没用过?
其实平仄是近体诗实用的音调规则系统。中国人从小学习古诗词,难免会接触到唐诗宋词,可是老师一般不会讲解平仄。所以给大家一个模糊、似有似无的概念。
我们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古音发音已经有了一些不同,所以,平仄规则到了今天在学诗的人的眼里难免有些混乱,再加上格律诗对平仄限定很严,所以有很多人对平仄格律如临大敌,甚至有一部分人干脆放弃,打起“不以词害意”的虎皮,痛骂平仄害人,是镣铐,限制了思绪自由,并自得其乐。这是个人选择,不代表大众趋势。
平仄难吗?并不。我们下面简单说一下。
汉语拼音中,音调为四声,一,二,三,四声,举例:“周,轴,肘,骤”。对应的平仄呢,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和四声都是仄声。这种区分很容易吧?大家可以随便说几个字自己确认强化一下。这样,所有的汉字根据这四声调都可以划入平音和仄音。这是普通话。
而古时候的平仄划分和普通话是有区别的。这里也简单说下,帮助大家入门。 古时候的四声为“平,上,入,去”。而在平仄规律中,平还是平,上、入、去统统划入仄声。平声呢,还是对应普通话的一二声,“周,轴”的音调,和现在是一样的。“上”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肘”的音调。“去”就是第四声,“骤”的音调。那么“入”声字去哪儿了呢?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了,发音“一,二,三,四”声都有。这个也就是平仄的难点所在了,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如果发现该发仄音的时候确是现代的平音字,就要去查一下这个字古时候的发音,是不是属于入声字。
我们举个例子,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整首诗来讲有点复杂,我们就看首句吧。“庭前芍药妖无格”,按音调划分:“平平平仄平平平”,这很明显平仄有问题,一点都不抑扬顿挫,都是平音,念起来悼词一样,肯定不对。有了怀疑,就去查一下,果然,“芍、药、格”三个字全部都是入声字,只是在现代读音归入了“平、去、平”,所以才会划平仄为“平、仄、平”,出现以上错误。
那我们按照入声字仄音入韵,就得出这一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就是标准的七绝起句,可以顺势推导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通过普通话音调的划分平仄,飞快就可以入门。当你遇到古诗中平仄异常的情况的时候,去查一下入声字表,基本上也可以解决。要是真想努力,背下入声字表。不过在如今这种随时可查网络的环境下,意义并不是很大。
不要因为嫌麻烦而把文章一关,去看那些乱写的所谓之古风。耐心学习一点平仄知识,一通百通,你会发现那套什么“平仄限制思维”的说辞多么井底之蛙。
毕竟,平仄只是帮助你掌握汉字音韵之美的工具,你被工具给吓住了,能有什么进步?
学会它,再脱离它,而不是一开始就拒绝它。难的不是诗,不是规则,而是学习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