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每周记6)

作者: 九月漫漫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21:36 被阅读157次

(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5日)

1

安妮在《素年锦时》自序里写:“清淡是一个人站在舞台角落里,灯光刚好打在他的头上。他说着说着,也就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究竟是在对别人说,还是对自己说。”

当端坐桌前,台灯亮起,我亦进入了我的舞台。

清脆有致的键盘敲击声,是台上的那一束追光。

我在光束里有一句没一句地述说。既是说给别人,更是说给自己。

是站在缓慢而坚定流逝的时光之河中,给予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空廖与自足。

2

重读了安妮的《二三事》。

书的扉页几乎全是空白,只在中间靠右侧印有极细小的一行八字——“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左下角有我斜斜的笔迹——“2005年3月上海”。

许多东西在记忆里复苏。天气,人物,表情,话语,场景,氛围,以及彼时自己的心境。

书里随处可见我用铅笔留下的划线。甚至还有潦草写就的零乱句子。

隔了如此长久的岁月,我依然能清晰感受它们与书中文字的呼应。

同时亦清楚看到时间在自己心底留下的痕迹。

比如起初的某种浓烈及至之后的某种淡然。

以及其他种种。

其中有一些是平日里所未曾察觉。

原来,当我们时隔多年再重读某一本书,不止会重逢过去的自己,亦会遇见未曾发现的自我。

亦难怪,博尔赫斯说,重读是比阅读更美的事。

3

二姐家搬新楼了。婆婆、大姐和我们,一起送去了一棵摇钱树。

那是婆婆买的一棵本就唤作摇钱树的树。

然后大姐把我们送的份子钱细心叠成一朵一朵的花扎在树枝上,以此祝愿二姐家生意兴隆。

摇钱树摆在新楼宽敞的客厅里,红花绿叶,甚是喜气。

婆婆还准备了很多裹得很精致的粽子以及雪白的米糕之类。

屋外天气阴沉,后来还飘起了雪花,并且越下越大。真正的所谓隆冬季节。

屋里面则热气腾腾。大家一起包馄饨,吃瓜子,看电视,家长里短,谈天说笑。

那样热闹而温暖的世俗快乐。我甘愿耽溺。

4

元旦那天,起床向我妈问过新年好。然后跟她说,从今往后我每天都会喊她一声“长凤”。

长凤是我妈的名字。以前我爸在世时一天到晚挂在嘴边。现如今,二十几年了,我几乎再没听谁喊过这两字。

我自己早早晚晚喊着妈,然后听咱丫喊外婆,然后亲戚相聚时听舅舅阿姨喊姐,听叔叔婶婶喊嫂。

貌似我妈生来就是当姐,当嫂,当妈和外婆。貌似这些称谓就是她的名字。

就好像当年我的外婆。我只知道她是外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她也有名字。

而事实上,我外婆当然也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意味着她首先是她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谁。

可是她的名字及其所代表的许多东西都没有留下来,至少没有留在我的记忆里。

现如今我想经常地喊我妈的名字。我想让这个名字留下来。那怕只是微不足道地留在我的记忆里,留在家人生活过的有限时空里。

还想写一篇文章,题目是《长凤和阿兴》(阿兴是我的婆婆),记录下长凤和阿兴的一些故事。

即使是鸿爪雪泥,亦自觉弥足珍贵。

5

假期里,每日都睡到自然醒。

恍惚觉得少了点啥。细想起是不曾被两猫吵醒。

貌似最近早晨两猫都没有在门外喵喵。

看来,它俩还真是开始懂事了。

也是,2019年,它们都虚七岁了,名符其实的老猫了。也该懂点事了。

说说它们给我的福利——

我晨起洗漱,它们在洗手间地板上蹲着。

我吃早餐,它们和我一块挤在沙发上。

我看书,它们趴在紧挨书桌的窗台上。

我妈说,都是你宠的,一天到晚粘着你。

我想说,无论被宠还是被粘,都是相互给予的某种交付。

因了这交付,我们成为了彼此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存在。

猫与人如此,人与人更是。

6

那日在站台等公交,阴风冷雨,寒气逼人。

忽然就想起了一句话——“山那边的雪已经很厚了,很厚的时候才薄下来。”

这话抄录在一本红封面的小本子上。

抄录时在1989年的春天,我十九岁。

十九岁的我曾在一本又一本小本子上记满了类似让自己心动的句子。

心有所动。且自以为懂得。而其实大部分并未真正读懂。

大多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类。

而漫漫三十年后的某个雨天,某一刻,无端地再想起那一句。却仿佛,有一些光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亮起。

就仿佛,所有曾经走过的路,都凝聚成了照亮往后余生的光芒。

7

这一周,还有一些于我而言极其重要的东西。貌似无法付诸文字。

于是摘抄近日读过的一些深觉喜欢的句子。

它们或许会映照并帮助我留住某些记忆。

就好像缓缓静流的河,承载着曾经的云影天光与落英缤纷。

比如——

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这一刻。”

“最隆重的生活方式就是安安静静过一生。”

“少数人走的路,才是多数人做的梦。”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窗外正风雪,且饮一杯无?”

内心戏。

记录如斯。

相关文章

  • 清谈(每周记6)

    (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5日) 1 安妮在《素年锦时》自序里写:“清淡是一个人站在舞台角落里,灯光...

  • 周记

    周记,每周都记。

  • 蘅芜琐记——清谈

    二零一七年四月四日,读《世说新语》时看到「清言」一词,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平芜:清谈,怎么个谈法?谈道学么,还是谈...

  • 豪门才女谢道韫之六--清谈解围

    魏晋士人最重清谈,有清谈才能者最受重视。清谈场上最能体现他们的才情和学识。其时,清谈内容以《庄》 《老》 《易》三...

  • 魏晋玄学的精神与特色

    (1)清谈与思辨 清谈是玄学的表现形式。魏晋时期,玄学家们之间盛行清谈之风。清谈亦谓之“清言”,不谈国事、民生...

  • 清谈

    草木生于崖或海? 旅人讴歌风或谁的胸怀? 烹茶说宇宙万物原, 剪花剪出附庸风雅, 春蛙秋蝉偏偏是今夏盛开。 轰隆隆...

  • 清谈

    暑假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居住于湖南南部的一座小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以一种十分俗世但又十分惬...

  • 清谈

    前几天,同事玩笑话说:事多的五月即将过去,多事的六月又要来了。 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自己除了教学工作还有行政工作...

  • 清谈

    ᥬ[微笑] ᭄ ᥬ[微笑] ᭄ 我们都在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风雨兼程驰骋于沙场,不见兵刃,却血流成河。 我们都在展...

  • 清谈

    我托起海浪的脸 听潮汐的脉搏 山高任水长,这是我的新朋友 与它片刻的清谈 倾听彼此心里的秘密 于是,我听见了 上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谈(每周记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bpf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