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应该是三国中并不多见的一抹田园风。刘备在马过檀溪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时遇一牧童跨于牛背,口吹短笛而来。这一场景让我想起几首关于牧童的古诗:
唐代诗人吕岩做《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北宋诗人黄庭坚在少年时写《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代诗人雷震书《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清代诗人袁枚写《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四首小诗中我犹喜庭坚所写。“骑牛”、“吹笛”这两个意象的运用,生动传神的描绘出放牛牧童悠闲和洒脱的形象。与此同时,诗人庭坚把牧童放牛放在“村”和“岸”的背景下,使得读者感到画面的境界更加广阔,显示出旷野辽远的意味。诗中警世意味极浓。一如刘备所感:“吾不如也!”
每个牧童身后未必都有一位高明的师父,但这位牧童有一位高师。牧童之师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颖川人也。号‘水镜先生’。欲观其人先观其友,水镜先生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镜借小儿言将刘备未来的运势定位为泥中蟠龙向天飞。献求才策。备问:“奇才安在?果系何人?”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文中凤雏投曹去也,为求诸葛打下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