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潘同学
每每回家,都会觉得,小村里的日子是不曾变换的,变的只有不断走远的我们。
天还泛着淡淡的灰,周边的一切都还未醒来,只听见房后的林子里传来清脆的鸟叫声,还有风吹树叶的咻咻声。院里的小狗起的很早,一大早便听见它时不时传出的叫声,我知道,一定有早起的人儿路过我家的门前,可能是上山找菌的小朋友,可能是下地干活的叔叔伯伯,也可能是去找猪草的婶婶们......厨房里,传来吹动火苗的声音,那是妈妈在做早饭了。
很久不曾回家,有点不习惯如此慢慢悠悠却又显得如此井井有条的生活,但是,还是很享受这种放空自己的感觉,没有什么必须要赶着完成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必须要看完的书,没有什么着急要考的试......这时候的我,就是父母眼中的小屁孩,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不是领导眼中的好员工,我就是我,哪怕是24岁了还是刚踏入社会的我;朋友已经生完二胎还是没有男朋友的我;那个在城市里所向披靡,回家立马娃娃样的我。
起床时已是吃早饭的时候,明明已经很晚,妈妈却也不曾催我起床,只等我慢慢的起来,慢悠悠的洗漱。我想,大概是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便不再催着我,而是处处迎合着我的节奏,小心翼翼的爱着我。
听妈妈说着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事,还有村里的趣闻,谁家又生了个宝宝,谁家取了个媳妇,谁家的小男孩又带了个女朋友回来,谁家的姑娘嫁去了远方......
小村子里对于远嫁的概念,就是路程超过步行所能及的范围,而要动用交通工具。所以,小时候我总以为,我未来的新郎,我是一定见过的,也许是赶集的时候撞见过,也许,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又或许,是隔壁村的某个小男孩。直至后来回家,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还用她们的眼光,帮我搜罗着身边的优质男青年。后来,可能是出来的时间久了,慢慢的便不再张罗着为我介绍,倒是喜欢八卦我有没有在外面找个城里的男朋友。我总觉得,小村子里的爱情,是云淡风轻的,老一辈的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的产物,但奇怪的是,大家过得都很好,老夫老妻一辈子,相濡以沫。我后来觉得,根本的原因,在于诱惑太少,父母眼中,就是那一亩三分地和自己的孩子。这便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我最喜欢的地方,是菜园子,各家的菜园子。婶婶家的菜园子里,有我最喜欢的香菜,常年不断且任我采摘;嫂嫂家的菜园子里有我最爱吃的黄瓜,每每回去,她都会摘上一框给我;妈妈的菜园子更是强大,各类蔬菜应有尽有,全是我喜欢的。
晌午些的时候,妈妈约了好玩的婶婶嫂嫂大妈们来家里做针线活,我会帮忙摆上瓜子水果,坐在旁边痴痴的看着。以前村里的姑娘,个个都是会做绣活的,到了我这里,便是什么也没学会的了。小时候还是学过一下,慢慢的就淡忘了,不过,踩缝纫机是一直都会的,我只是替她们打打鞋垫,就会得到很多的夸奖。妈妈是很给我面子的,每当我跟她们做点吃的零嘴,别人一夸我,她就会说“这孩子回来,煮饭做菜都不用我动手。”她一直都是这样的,跟很多妈妈不一样,一开始,我会觉得她不够谦虚,后来,我懂得,我能一直阳光活泼,一路顺风的走到现在,靠的不就是她从不间断的鼓励。是她让我相信,我就是要走出去的,跟别人不一样。她没有强迫我在应该学习的时候去做家务,也没有在我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给我压力,她总是不停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说话方式,却从不责怪我们。
可能有的宠溺,就是真的有利无害的,因为父母对我的宠溺,由着我的性子来,我才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走的路。而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的大半辈子。
走之前,妈妈收了大包的东西给我,火腿拿了快一个,爸爸把火腿里的骨头一点一点剔除,再把它切成小块小块......
从家出发去坐车,有几公里的距离,走路要一个多小时,就是这样一段距离,爸爸妈妈陪我走了七八年,不厌其烦的来接我、送我。每次给我拿的一兜重重的东西,都是扛在爸爸的肩上,或者,放在妈妈的背篓里。那一条崎岖的小路,从来没有变化,二十几岁,在外漂泊七八年,求学的路越走越远,而心,却越来越牵挂着这一个小村庄。每次离开,都会不舍,而每次留下,又觉得总是缺少点什么,慢慢的,我真的不再适应小村庄的生活,希望它有所改变,又希望它一直不要变。越长大,这样的矛盾心理就越强烈,希望下次回来,我还是我,你也还是你,我的村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