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我们都背过这样一篇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如果没记错应该是四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课,当时看到如此长的背诵课文,整个人都不好了,现在看来竟然短的几句话就结束了。正因为小学课文情结,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种下美丽的种子,文中描述的桂林山水美景被每个四年级孩子背诵传唱,想象着长大一定要去看一看。
上周国庆假期,我终于去了小学课文里说的桂林。今年23岁,距离四年级的自己整整13年。
那天,我们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看到平静的漓江水,两岸奇特的山,心中也不免惊叹,卧槽,果然美。

在水上漂流,两岸青山不停变幻,像什么像什么还像什么,已经想不到,可能没有了想象力,那是孩童时侯的能力了吧,就是觉得没看到过,真说像什么,我想应该是天上的神仙拉的屎吧,一坨一坨的,一点不粘连,应该不是一个神仙拉的。或者是几个仙童玩泥巴,谁丢得远算赢,于是这一大片被一个个泥巴占据了。
总之,就是一座一座的不是连绵的山,对,就是驼峰,有些形状不好的,就是一刀劈开的了,半边都是山崖壁,不过我还是觉得挺牛逼的,那个“九马画山”就在大自然画壁上,传说中山壁上有九匹马,来往的人都会数马,古代说能数到七匹马的就是榜眼了,九匹那就是状元了,看来古代人的想象力实在不行,我怎么就数了十匹呢?回来导游问我们谁数到了九匹,我不敢举手,我怕当不了状元破了这个千年传说。
竹筏也就四十五分钟的样子,一溜烟就飞过去了,如果你认为还是人力撑的那就图样图森破了,现在都啥时代了,人力太贵了,小马达一开,瞬间漓江一片嘟嘟声,一点都不安静了。商业化运营景区啊,你已经破坏了最宝贵的自然美景了啊。

到了最热门的20块钱背景地方了,那排队拍照的人啊,还好我脸皮够厚,身形够迅速,挤到最前面咔咔咔就是一顿狂拍,之后发现镜头里除了我,旁杂人等拍了个遍。突然想到网上有人说要带你走遍各个人民币背景图的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起大六就留影纪念,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人多的地方拍并不是最美的美景,20元取景的地方也是分时刻的,正中午大太阳,烈日炎炎晒得脸红心跳,背景一不小心就曝光,最美的地方应该是树荫遮阳处,而大多数人都要在太阳下暴晒等待。我猜这一定是各个景区做的景区营销,城市套路深,山里也全是套路啊。

山迢迢水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游山玩水需要体力的,若不是烈日当头我可能会更撒欢一些。
我找了一下《桂林山水》课文各个版本都不一样,那个叫陈淼的作者应该还有写过其他的介绍。小时候我一看到作者名字两眼就放光,因为我俩名儿一样,自觉将这篇课文划入我写的文章中了,那种优越感在小朋友们中油然而生,背这篇课文就更用心了,即便一学期过了就忘了,可还是觉得那是我写的。
其他版本教材里还有一段,是描写桂林溶洞的:
“我在电影里见过光怪陆离、色彩绚烂的溶洞,却没有想到桂林的洞比童话里的洞更奇绝。在桂林,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石乳凝成千奇百怪的形状。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品,件件雕镂精巧,玲珑剔透。黑黝黝的深洞,曲曲折折的幽径,迷蒙的光环,绚烂的色彩,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来到银子岩,就必须必地提一下了,原谅我见识短浅,孤陋寡闻,钟乳石,石笋,岩洞,溶洞究竟是什么区别我不知道,但就被眼前的洞惊艳到了。没想到一座不起眼的山洞里竟然暗藏玄机,万能的人类啊,你们是怎么发现这样的地方,还修筑了如此牛叉的观光道。
洞里景色用文人的话来说就是千奇百怪,光怪陆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绝佳艺术品。看图说话是小学技能了,现已不具备,在观赏期间总想将它们搬回家,导游说不能搬走,这些石头都是有生命的,出了山洞就只是普通的石头了,于是我特别善良的克制住搬走的冲动,路过岩石轻轻抚摸,皮肤真好,滑滑的。
洞中每一处都是需要发挥想象力的,配合各色灯光,仿佛进入了地府,就是少了点惊悚的牛头马面,但是那些和钟乳石拍照的游客们搭配着灯光,还有闪光灯什么的,怎么看着怪怪的,于是我放弃了和美景合影的冲动,贪婪地将它们记录在相机里。


据说洞中有些石头是逆生长的,就是非自然现象,科学家也不知道它们都是怎么长的。这就神了,水是从山洞顶往下滴形成的石乳,底盘胖中间瘦的那种,可是有些石乳竟然是底盘瘦中间胖,这就神了,难不成正野蛮生长着地壳变动,乾坤大挪移,然后等了几十几百年又变回来,而且恰巧360度?只能说,大自然真他奶奶的神奇,能造出来人这种生物的还有什么是造不出来的呢?
好在是十一快结束去的,人不多,还算是不虚此行。陈淼一定也是走的我们这条旅游线路吧,虽然他们那时候可能更纯粹一些,可是现在我们有手机拍照,随时分享啊。
纵使我现在有了更华美的语言抒发此时入眼的美景,也感觉没有快门的咔咔声来的爽快。于是再也不能静下来赏山玩水,吟诗作对了,只是不停地拿着手机、相机记录着应接不暇的美丽画面。想着等回去就能再好好欣赏拍到的美景好了,其实回头那些只是占据了手机的若干内存,成为手机深处的记忆,再也没有翻出来过。若是没有手机相机,那必然得抓紧每一秒钟仔细记住每一处景色,好用最美好的语言书写出来或者最动人的画笔绘画出来吧。
这一定是现代人都生的病,自从有了手机,有了互联网,我们再也没有好好欣赏看到的风景了,忙不迭地将它们留存在手机里,发布在朋友圈里,享受大家的羡慕目光,点赞评论,这种极大的虚荣心好像远比看到瞬间的美景来得更让人欢喜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