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社会生活社
《易学与心理》(54)——复卦与德西效应

《易学与心理》(54)——复卦与德西效应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23-10-19 21:04 被阅读0次

《易学与心理》(54)——复卦与德西效应

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用今天的大白话说:

魂魄环抱,和合为一,能够不离开道吗?

任使真气,回到柔和,能够像婴儿一般吗?

涤除污垢,玄妙照见,能够没什么弊病吗?

爱护人民,治理国事,能够无为而为吗?

任由自性,动静自如,能不柔弱自守吗?

明亮坦白,四通八达,能够无执无着吗?

生生不息,涵和蕴蓄,

使其生长,却不占有,任其作为,却不依恃,由其生长,却不宰制,

这就叫做玄妙之德啊!

雷在地中利静养,亨通无碍有攸往;

修身开悟识天根,寓动于顺阴复阳。

摇摆过度生险象,迷途知返德无疆;

敦厚复归尚中庸,邪道误国君遭殃。

地雷复寓动于顺。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坤相叠。震为雷、为动;坤为地、为顺,动则顺,顺其自然。复卦,阐释恢复的原则。恢复的原则,必须根绝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复到善道。恢复的法则,应当从小的过失开始,过失尚未严重之前,及时反省改善,否则积重难返。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的规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从而达到了普利万物、生生不息和永恒的发展,故人当效法于天,不断地复核于事,从而才能校正不良观点和错误倾向,不断前进。因此有所复才能归复到正常的运转上来,有所复才能深知当前的状况而作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任务,有所复才能常常回过头来不断研究和总结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否则只能是臆测,是不切实际的运转了。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做事不能只顾为发展而发展,而当时时加以归复和较对,这样就不会犯上原则性的错误。

这是事业之所以能通顺发展的立足点,是对自身行为的检点。

是以“不远而复,没有只悔,大吉大利”,故君子当以此作为修身的立足点。

六二:休复,吉。

《象》: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修善而复,完善而复,十分吉祥。原因是只有不断地复核、校对、验证,才能明确一切事理和归正行为上的过错,从而使天下全面发展、和美发展、仁义发展。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要时时回顾,要时时审核,要时时考核,要时时归复。艰难呵,只有时时不忘忧患的存在才能归正行为上的过错,才能向更高层次上发展。是以“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行事中正,归在其复。原因是只有不断复核、考虑、综合,才能不失其正,才能不失其道,才能归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鬼谷子》说::“反可以观往,复可以验来;反可以知古,复可以知今;反可以知彼,复可以知已”。

往来归复,才能运入正道,才能知己知彼,才能从于其道。是以“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敦,厚也。敦厚而复,没有悔吝。原因是敦厚而复,完善而进,是以还有什么悔吝呢。

故君子当以此作为立足点,时时考察自己的言行是否完善,自己的举止是否得体,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义,如此则何有其悔,是以当“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有灾眚。勿用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不知往复,忘乎所以,它的行为注定招灾。

如果以这样自大妄为不计后果的态度行师则必招大败,如不综合考虑以盲目发展的态度治国终招其害。

因此不客观考虑,全面总和,就无法估计和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决定。

故君子当综合考虑,全面总和,决不打无把握的仗,也决不做无把握的事。

孙子说过:“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复”,一粒种子,从头再来。从卦画看,在地平线上,第一缕阳光还似显非显,呼之欲出。

古人仰天俯地,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周而复始。“复”并不神秘,是新生,新的开始,是生生不息的天道。

凡有生命者必有生死,这是诱人的谜题。

上地下雷,地中雷响,这是地震吧?很可怕,但恰恰蕴含着新生的开始。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都是从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诞生的。

老母居上、处外,长男居下、处内。内动外顺,《彖》曰: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成熟的男子汉已经崭露头角,但母慈子孝、和睦共处,外圆内方、外柔内刚,这样的家族难道不会复兴吗?

复,从字面就知道是复归、回复的意思,复卦阐述了天地之间阳气复归的原则。阴消阳长,循环不息,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应该顺势而为,认清自我;切忌误入歧途,迷途不返;保持清醒理智,积极有为!

经过之前剥卦的衰败,万物剥落殆尽之时,必然有一轮新的发展,天地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具体六爻要求初爻迷途知返;二爻亲近仁德;三爻及时改正;四爻为所当为;五爻坚守正道;上爻迷途知返!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起浮起沉落,沉沉浮浮,面对挫折,要坚守信念万事万物循环往复,事情总有转机的时候;目光放长远,制定计划、勇往直前,必会收获繁花似锦的灿烂春天!

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

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

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得兴趣。

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给教师以极大的启迪: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内在学习动机时,教师从外界给以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滥用奖励,要避免“德西效应”。

趣闻轶事: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老人的算计很简单,就是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快乐地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美分玩”,而他操纵着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当有一天满足不了孩子的愿望了,自然就有办法对付这些顽皮的孩子了。

产生原因:

原有的外加报酬距有关需要满足的水平太远,对外加报酬的要求太强烈;

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不足;

价值观(思想信念)的某种偏差,未能将需要层给结构调整得合乎工作要求。

处理好这几个因素,一般会降低外加报酬对内感报酬的消极影响,外加报酬会在不影响内感报酬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作用。

效应启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仅靠物质刺激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由物质刺激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淡薄的,也是不长久的。同时,仅靠物质刺激还极易使学生养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习惯。

德西的实验结论以及趣闻轶事对我们改进教育方式很有启迪,作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

首先,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和乐趣。

其次,不能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待成长的下一代,尤其一些经商的家长,总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这在教育孩子学习的问题上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样做会使孩子迷失方向,感受不到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孩子在学习上怕吃苦,干任何事都和利益挂钩,在集体里无服务意识,怕吃亏,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美德中的无私奉献精神不具备,就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达不到。

再者,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孩子的学习有利的,诸如买书,或体育器械,对他的心身健康有帮助,如果奖励一些诸如手机之类的东西,引起学生以此在同学之间炫耀、攀比,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中学生玩手机带来的弊端远远不止这些。听说,就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学生是不准带手机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要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兴趣的源泉,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付出劳动并得到了进步。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兴趣来源。

课堂教学中,如果未知本身已经使人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丁俊贵

2023年10月20日

相关文章

  • 奖励孩子要恰如其分

    在这里呢,我们要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效应——德西效应。 什么是德西效应呢?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这样一个...

  • 怡康心理——父母必须知道的那些心理效应(5)

    昨天我们给大家讲了罗森塔尔效应,今天怡康心理的心理咨询师来给大家介绍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认为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

  • 「需卦」努力工作,努力玩耍,努力生活 | 醉读周易

    「需卦」讲的是「度」与「心态」的问题​,这也是易学思想中重要的内容。 「需卦」排在「屯卦」与「蒙卦」之后,上为坎☵...

  •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亲子教育】Day13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001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

  • 赵培山:关于AI易学元宇宙的概念

    AI是计算机图形工具,AI智能是智力与能力共同完成形图的过程。AI易学是易卦与学问共同完成卦形与卦序组合的过程。 ...

  • 64卦之剥、复、否、泰卦

    1、剥卦和复卦: 剥极而复,是北宋欧阳修提出的易学命题。 剥和复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卦,剥卦发展到终了,就会转...

  • 20220902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外动力一横加干涉,内动力就会遭到破坏。 1971年,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

  • 【易大师小语】2/180

    今天看到一个词叫德西效应,那么什么是德西效应呢? 德西效应 举个列子:比如说玩这件事本身是很享受的,不需要外在激励...

  • 2.重温新教师教材《学前教育心理学》-2

    学前儿童的学习 学习与脑的关键期发展 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 幼儿学习的类型 德西效应

  • 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学与心理》(54)——复卦与德西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vh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