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脑的机制就去学习,相当于不知道体育运动的规则就去埋头苦练,注定事倍功半;而理解运动的规则后再去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则能提高效率。要想研究高效率的学习方法,首要之事是理解人脑规则。然后,在学习中注意不去违背人脑规则,或者说去灵活利用人脑规则。本书将先向读者讲解记忆究竟是什么,并说明记忆的机制、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锻炼记忆力的方法。
计算机的“记忆”是使用磁性原理的硬盘来存储信息,音乐 CD 则是使用可以反射激光的细小凹坑来记录信息。人类的“记忆”也是一样的,它一定以某种物理形式存在于人脑中。记忆的形成,意味着信息在人脑中留下了“痕迹”。
记忆是将神经回路的动力学(dynamics)现象转化为一定规则,在突触重叠的空间中,根据读取的外部时空信息,形成一种内部信息表达的过程。
记忆的“真相”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人脑中存在 1000 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都通过“神经纤维”分别与其他一万个神经元相连,这种由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构成的系统就是“神经回路”。众多住宅(神经元)通过密集的道路(神经纤维)相连,形成了城市(神经回路)。
计算机的数据长期保存在硬盘中,硬盘甚至可以保存几百、几千本百科全书的数据。然而,仅将数据保存在硬盘中,对于计算机而言是没有价值的。能够去使用存储的信息,才能发挥计算机作为“计算机”的作用。 RAM 是一处临时保存信息的场所,当计算机想要读取信息时,就需要将硬盘中的信息调入 RAM ;反过来,如果计算机想要保存信息,也要先经由 RAM 再将其保存在硬盘上。
保存长期记忆的部位叫作“大脑皮质”,它相当于人脑的“硬盘”,可以保存我们已经记住的知识。人脑将所有信息记住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为了灵活运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脑会根据信息的价值,将其分成“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脑如同法官一般,会对信息下达“价值判决”。只有被脑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被运送到大脑皮质内长期保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