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作者: 微水滴石每一天 | 来源:发表于2017-10-01 06:56 被阅读84次

    最近我看完了《为何爱会伤人》《为什么家会伤人》以及《当我遇见一个人》三本关于客体心理学的书,作者分别是武志红和李雪,受益很多。我很庆幸能够及时的看到这几本书,而且看完之后深受触动,深感不懂点心理学当不了好父母。

    1. Why

    武志红在书里提到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到孩子,再由孩子向下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关系,却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国内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主要原因是亲子关系会被夫妻关系影响。

    当家庭里的夫妻关系不和谐时,孩子就会成为父母关注的焦点。一种是将孩子作为救命稻草而“过分”的关注,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吞噬”,最后会形成特别叛逆的性格;一种是夫妻将对彼此的怨恨之意转嫁于孩子身上,而孩子会承担起理想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

    书里提到一个案例:方方的爸爸是个酒鬼,他妈妈对这一点深恶痛绝。两人离婚后,她拒绝让前夫见儿子,理由是怕儿子学他嗜酒。方方同意妈妈的看法,他的确很少见爸爸,而且表现出鄙弃爸爸的样子。但等上了大学后,方方无法克制住自己想喝酒的冲动,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心理医生最后帮助方方找到了嗜酒的原因:原来方方内心中无比渴望对爸爸的认同,而嗜酒是爸爸最明显的特点,所以他就以嗜酒的方式表明他还是爸爸的儿子。

    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相符的事情。而和谐的夫妻关系则能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爱,孩子在每天对父母的观察模仿中也能学到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因为父母是孩子的楷模。

    2. How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夫妻关第和谐呢?上面三本书里对此并没有着墨太多,我想既然家庭是传递爱的地方,那么和谐的夫妻关系肯定是充满爱的。《爱的五种能力》将爱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自以为是付出;满足对方的需要。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所以“爱”>“理”。人们所做的事情有两类:愉快的事和正确的事;理想的状态是用愉快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在家里如果不能达到这种状态,那么就选择做愉快的事情。

    书里的五种能力之一是允许,即包容和接纳,给对方留出成长的空间。然后再利用影响的能力去帮助对方成长,影响的一个方法就是正向反馈。我们很难去改变一个人,但是可以影响一个人,这其中的区别就是不给对方压力,让对方自发的去成长。

    作者提到自己刚结婚的时候,妻子并不会做饭,婚后她最早尝试做的一道菜的是把鸡肉切成块,放在油里炸一下;之后把鸡肉和用水泡好的银耳混合到一起,放上盐,就是一道菜;里边没有任何的配料,比如葱、姜、蒜一类的。这道菜的确不太好吃,但的确很有创意,精神可嘉。为了鼓励她做饭的积极性,作者对她说“这真的太有创意了”!由于受到鼓励,她做饭的信心有所提升,一有时间就研究怎么做饭。慢慢地她做得多了,做饭的水平就得到了提高,饭菜也越来越好吃了。

    3. 反思

    这些书之所以给我触动,是因为我自己有类似的体会和烦恼。就拿原生家庭的影响来说,我是一个不想回父母家的人,也不喜欢主动和父母通电话。我上高中时住校,离家远还没有电话,就只有写信;而我写过的唯一一封信就只有一行字:没生活费了。高考的时候我放着武汉的学校不选,宁愿去遥远的东北上大学;大学假期也是只有寒假回家去过年。

    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我想“逃离”,根源也许是我的父母经常吵架,我感受不到家的快乐。小时候我的朋友很多,但从来不带同学到家里玩;那时很羡慕我的一个发小,因为我们经常去他家玩的很开心。

    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这种爱如果不能被感受到,就没有爱的效果。

    同样在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就像有句话叫“爱要说出来”一样。

    在亲子关系中也一样,尤其是对幼儿。前段时间我去听了雷明讲的原生家庭在讲座中提到的一个方法,即纠正熊孩子打人的坏习惯时,我们可以边说“我爱你”边阻止孩子打人。所以现在我经常对我女儿说这种话。

    总结一下:和谐的夫妻关系很重要,直接影响下一代;然后爱要能被感知,爱要说出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eo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