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启迪·好用大学堂公众号精选文章
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7件事

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7件事

作者: 李小墨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10:33 被阅读4704次

    文 | 李小墨

    做公众号之后,我经常会收到粉丝提问。很多问题答过就忘了,但一年前的一个提问,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地想起。

    那个粉丝的问题其实稀疏平常,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年龄。

    他问我,他应该继续工作,还是辞职考研?问题是,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按照年龄算,他上小学的时候,我还没学会走路。到底是什么让他的心智如此晚熟,以至于到了而立之年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因为认知,是因为对某些基础问题的认知模糊不清。

    公众号请辩的创始人蔡垒磊在新书《认知突围》里说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他也经常从公众号后台收到粉丝提问,他发现这些提问虽然五花八门,但总是有许多共性,总是指向一些基础的概念。

    他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某些问题就是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背后是人们对影响人生关键的某些概念认识不清,从而总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回顾我遇到的那些迷茫的提问者,无论是面临情感抉择还是人生规划,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遇到问题习惯问别人怎么办,而不是问自己怎么办。他们身体成年了,心理却依然是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

    他们总是寄希望于别人给他指条道,寄希望于别人能提供一条可以直接复制模仿的生活路径,寄希望于别人能给他一个清晰的、现成的、能解决他生活问题的快捷方案。

    他们就像巨婴一样,无法独立地思考,无法坚定地做选择,无法清晰地评估风险和机会。一些基础认知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就永远都是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

    但生活不会一直允许他们当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25岁大多数人已经大学毕业并工作一两年了,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

    早已成年却依然茫然的人,需要一场认知突围。而这些认知最好在25岁之前,就建立起来。

    1、关于未来:人生根本不存在一条既定的跑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赢在起跑线”成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可是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它让人产生有种错觉,误以为人生有一条既定的跑道。

    高考以前,某种意义上,我们和同龄人确实很像在一条跑道上。一群人按部就班地读完幼儿园读小学,读完小学读中学,在这个阶段,你很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只要努力争上游就好,不需要做什么选择。

    迷茫通常是从高考后报志愿开始的,从那一刻开始,人生的选项就不断地递到你的手里:

    去哪个城市?报哪个专业?选择哪个大学?读完本科要不要继续深造?回三线城市的老家还是待在大城市发展?工作要选择什么行业?哪个公司是更好的平台?和谁度过一生?要不要分手?要不要跳槽?什么时候买房?在哪儿买房……

    我们和同龄人浩浩荡荡地一同出发,然后在分岔路口奔跑着散开。

    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真实的人生并不存在一条既定跑道,真实的人生是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每一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根本无法像跑道一样简单地比拼出输赢。

    所以,人生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成功,而是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人生。

    彻底想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好处?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再把自己和其他人放在一个假象的跑道上比较输赢,你最关心的不再是所谓的跑赢人生,而是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到到达那个地方的路径。

    你会一头扎进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环顾左右,整天因为谁谁赚得比较多,谁谁混得比我好而焦虑。

    你会专注地做属于自己的事情,不再羡慕也不再盲从,不再因为别人出国而出国,因为别人考研而考研,因为别人跳槽而跳槽,因为别人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

    你会开始追随你自己。

    2、关于生命:阅历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

    人们对年龄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活得长,见识就长,懂得就多。年长的人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可是我一直觉得,阅历并不是由年龄决定,而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

    就像《认知突围》里说的:“单纯地计算经历过多少日出和日落,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时间在人生刻度上留下的印记。有些人只需要几年就能走过一些人一辈子走过的路。”

    当记者的时候,这种体会特别深,那个时候经常一天不止跑一条新闻,上午去的地方、接触的人、采访的新闻事件和下午可能完全不同,生活事件密集地发生,以至于过了一天像过了好几天。

    我也迅速地沉稳练达起来,那段时间是我毕业后成长最快的时期,我甚至觉得一年的记者阅历顶得上其他人的五年。后来转行过起了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生活仿佛从干饭变成了稀粥。

    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终有一死,这是命定的结局,死亡一旦来临,所有得到的最终都会失去。所以重要的根本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就是奖励。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体验,是选择一成不变地过一生,还是在短暂的一生里,尽可能地看更多风景、认识更多有趣的人、经历更多的不同的事?

    至少相比安稳,我更想要体验更多。

    人生观是指导我们的人生选择的底层代码。我毕业之后去报社当记者,之后辞职进入新媒体,接着辞职开始自由职业,我很少觉得迷茫,因为只要想清楚了要如何度过这一生,面临形形色色选择的时候,我心里就和明镜似的。

    同时还会获得一种不计得失、不畏虎狼的勇气:反正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尽情体验就好了,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

    3、关于金钱:想实现财务自由,要靠资产性收入

    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是怎么样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很残酷的真相是,除了少数高薪群体,大多数上班族靠每个月的死工资,根本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对于金钱也需要认知突围。

    《认知突围》的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金钱,普通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性收入,即利用现有资本本身带来的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权分红、版税收入等等;另一种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劳动换来的报酬,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

    财务自由指的不是钱够用,而是指长期不劳动换取报酬,也充裕。财务自由的“自由”意味着不需要为了工资而工作,不再被工资捆绑。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要做的事。

    靠停工就没收入的劳动性收入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所以在金钱方面,25岁之后要努力慢慢从纯劳动性收入,过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甚至完全靠资产性收入实现财务自由。25岁之后,除了升职加薪,还要学会投资理财。

    4、关于人脉:一直施恩才能维系的,叫劳动性人缘

    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经常拿一些好吃好玩的讨好同学,结果他有好吃好玩东西的时候,大家围着他转,一旦他没有好吃好玩的,大家对他就一下子冷了下来。而另外一个同学学习好、有什么难题问题问他,一准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虽然从未试着去讨好同学,大家却都喜欢和他玩。

    类似这样的情况,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以前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隐约觉得这两种人社交效率完全不同,却没有清晰的思路说出两者的区别。

    《认知突围》作者的分析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他沿用了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的概念,把人缘分为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

    劳动性人缘需要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也就是得一直处于施恩状态。他在大部分情况下十分被动,所维系的关系也十分脆弱。看似拥有许多人缘,可是一旦他拒绝别人的请求或者停止施恩,前期的积累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资产性人缘建立在个人的吸引力,来自于潜在的受益期望,哪怕你什么恩惠也不施,仍然有好人缘在。

    这种资产,可以是财富、权力、名气、美貌,也可以是才华、品味、性格魅力、甚至有趣程度。资产性人缘,人人都想跟你建立关系、交换资源,和不和一个人“建交”,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除了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资产性人缘需要前期积累。

    25岁之后要慢慢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靠自己的个人价值吸引资产性人缘,成为别人想认识的人,不能一直是一个不起眼、不重要的边缘人,总靠施恩维系人脉,总是抬着头仰望优质人脉。

    5、关于能力: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在其他人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永远有一群人不愁工作,他们在职的时候是公司的重用对象,一离职,猎头挤破头地给他打电话。

    是什么让他们在雇佣市场取得主动地位?是稀缺性。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认知突围》的作者问了一个问题,环卫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对城市来说又极其重要,为什么他们的收入如此之低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报酬,不是按劳动的辛苦程度来算,也不是按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算的。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是按能力的稀缺程度来拿报酬的。

    环卫工人的工作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就是工作内容辛苦、工作性质重要,也无法拿到高报酬。重要和稀缺是两回事,辛苦程度和创造的价值也不一定成正比。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以稀为贵。所以想找到高报酬的工作一定要修炼稀缺的能力。在能力发育的过程中,永远问自己:我是否掌握了一般人不会的技能?

    横向上,看一下哪个领域,缺口大,就业人员少?选门槛高、可替代性弱、经验值钱的专业学。

    比如当医生,随着积累,经验会非常值钱,可是如果是办公室文员,经验就不太值钱,稍微一两年就是天花板。

    纵向看,同样的技能,我是否比别人专研得更深、完成得更有效率?

    烂大街的“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当然比不上“可以用英语流利地交流”,折腾一晚上只能做个平平无奇的PPT当然比不上一个小时就能做出让人惊艳的PPT。纵向的稀缺,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6、关于工作:格局小的精明,会毁掉一个人

    职场里总是有一群爱横向比较、爱计较的人:同事偷懒,我为什么不能偷懒,同事拖拉,我为什么不能拖拉?一个办公室上班,凭什么我多做事?这不公平!老板就给我这么多工资,我为什么要多做事?拿固定的工资,少做点事,我就是占了老板的便宜了。

    这是一种格局特别小的精明,当你发现同事里都是这样的老油条,最好赶紧离开这个公司。这种对价值的计算实在太目光短浅。

    《认知突围》认为,很多人把工作当成计件奖赏、计时奖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折合方式。格局大的人,不会这样算,格局大的人着眼于自己的成长,着眼于自己的能力发育。那种和同事和老板看似精明的斗智斗勇,其实是职场的慢性自杀。

    据说,现在每个人一辈子平均要换8-10份工作,也就是你已经很难在一个公司待一辈子。

    每个公司都只是你成长的一个阶段,请尽可能地从每一份工作里汲取养分,尽可能地成长,为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

    7、关于努力:别再拿“我懒”当遮羞布了

    《认知突围》的作者蔡垒磊问过很多人:“你认为自己懒吗?”结果90%都认为自己懒。认为自己懒,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我可以变得更好,只不过我懒。

    他认为,懒的根源其实也在于认知能力受限。就拿学习来说,因为认知不足,所以搞不清楚学习有什么用,所以看不清接受教育和未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之间的强联系,所以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听过一句反鸡汤的减肥语录:别老说减肥减肥,说得好像你瘦下来就不丑了。关于懒,《认知突围》也说了一句反鸡汤:别老说自己懒,老把什么都归结为自己懒,说的好像勤快就能怎么样似的。

    “懒”更像一块遮羞布,就像一些差生的家长喜欢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不肯用功。”所以就算孩子只考了十几分,也仍然可以继续当一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到底聪不聪明,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孩子接下来的人生,都要为不肯用功承担后果。

    因为懒、不肯用功所以学习差,听起来比很用功但还是学习差,似乎更体面一些。所以懒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如果扯掉这块遮羞布,真实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这些道理,你越早明白越好。

    作者李小墨

    前海南特区报记者,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我们一起读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avidrichard:准备上手一本《认知突围》,plus,支持你维权
      • 余少盐的文字:基本上是一篇书评。
        李小墨: @思述 这就是我的内容定位,我就是写读书笔记的
      • 初心有人品:喜欢你的文字
      • 羽扇清风:好文点赞,学习了😉
      • 无神:写的很棒,受教了!手动点赞!
      • 暖心Nina:写的真好,深有启发,25那时的我没有这份成熟的认知,感叹! 不喜欢说正确的废话~支持作者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说正确的废话,很做作
      • 童心的小世界:我是被题主标题吸引进来的,仔细阅读了文章,明白些许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我也是有一块“懒”遮羞布的人,我想把它扔掉了。尽我的全力去做,达成一个大目标,体验一下那种感觉。谢谢题主文章。另外,盗版就应该道歉啊,题主加油。
      • 0fc428d7931e:写的很好啊,作者也一定蛮可爱的
      • d11a229f7e92:我可分享一下吧^_^
      • d11a229f7e92:支持原创
      • 也一: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在牵引自己的人生轨迹:joy:
        也一:@burgxun :joy_cat::joy_cat:
        burgxun:不牵引的话 容易脱轨 只能是不是的拉你一下 是吧~:grin:
        李小墨: @也一 有时候我也有这种宿命感
      • 一夜春风cf:抄袭这种行为怎么是读书人所为呢?难道书都白读了?支持作者的维权行为。
        一夜春风cf: @李小墨 不客气,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哈。
        李小墨: @一夜春风cf 谢谢支持
      • 浪界小可爱:🙂很棒,很有感悟体会
      • lihua看世界:棒棒哒😗
      • burgxun: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支持作者
      • c3ce97b1ffc9:文章让人很有感触,“赢在起跑线”这句话记得老是经常说。我这一生没有太多的运气,只仅有劣质的氧气和优质的二氧化碳。但我不能放弃,毕竟我相信明天会更好。即使明天仍是万里乌云!☘
        李小墨: @亦咔 加油哦~
      • y兰花草:支持!盗窃可耻!
      • 夏秋冬的爱人:支持,写的不错
      • 依己1116:加油!!
      • 0e9c6634261f:支持作者正版维权,不要让偷窃者正大光明的抱走别人家的孩子,直到有天你的孩子也被盗了才来痛斥盗窃者!支持正版,从我做起
      • 亲籁:受益匪浅
      • 麦田里的桔梗花:“一种不计得失、不畏虎狼的勇气”,人生有这种勇气就已胜一半。
      • 后窗:抄袭这种行为怎么是读书人所为呢?难道书都白读了?支持作者的维权行为。
      • 4a588bfe4e65:支持。
      • 夏至荷风:刺裸裸的抄袭竟然发生在简书上,偷文者的文章获得了几千的阅读量和几百的好评,今天想起该文想再看下,竟然涉及抄袭。宝宝加油💪
        李小墨: @夏至荷风 谢谢你~
      • 肥哥竹竿:原来你是正版的,心灵鸡汤
      • 我是慕一:同样一篇文章,原创竟然没有盗版点赞多,这个社会也真是颠倒是非了。
        李小墨: @我是慕一 没关系哒,这篇文章在全网的总阅读量至少百万以上了
        亲籁: @我是慕一 这说明平台很重要
      • 李小墨:写给简书、各专题主编及诸位读者:这篇文章是我8月31日原创首发于公众号“深夜书桌”的文章并被大号广泛转载,因为这几天比较忙没来得及更新简书就被抄袭了。现在这篇文章赫然挂在简书首页,标题为《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七件事》,署名“婉婷和你们的时光2017”,气愤到发抖,在评论中得知该账号还有其他抄袭行为,请大家帮我一起举报,请求官方查实后撤稿,并给予该账号严厉处罚。另,这确实是一篇已经给予很多人启发的文章,请不要因为抄袭风波,让大家看不到这篇文章,投稿请予以通过
        李小墨: @李小墨 谢谢大家对原创的支持,目前抄袭稿件已经被撤稿并删除了。最新进展是抄袭者发了声明,宣称只是遇到喜欢的文章,收藏起来用于个人学习。这种说法实在太可笑了,我们都知道,简书文章不投稿是不会上首页的,如果只是个人学习,你为什么拿着我的文章署自己的名字去投稿,还堂而皇之地接受大家赞赏?抄袭无耻,拒不认错强行洗地更无耻,抄袭者目前仍然没有向我道歉。我在这里再次向她喊话:抄袭文章和手脚不干净偷了东西,是一样性质的行为,请自重
        Manolin: @李小墨 我说怎么感觉这篇文章以前读过
        爱瑋儿:宝贝儿,安慰一下!支持你维权,已举报。

      本文标题:越优秀的人,越早想明白这7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id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