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与书评读书读书笔记
用读书习惯来挽救精神上陷入绝境的自己

用读书习惯来挽救精神上陷入绝境的自己

作者: s亮亮妈 | 来源:发表于2016-09-01 11:18 被阅读39次

    上网久了就会有种迷失的麻木感,各种讯息毫无筛选地扑面而来,甚至在你还没有关注到,就已经引起波澜,而你却认为完全没必要过于关注,但又很难准确表达你的立场和期待,慢慢的甚至没有了应该有的立场和期待,完全沦为看客。我读了《深阅读》这本书才明白,这就是精神荒芜的症状,再继续发展,那就是精神绝境!该怎么挽救这种状态呢,习惯读书,建立起读书习惯,是很多人需要完成的人生空白项。

    读书的益处我想完全不知道的人并不多,只是很多人都能找出,不读书的被动理由,而事实上,读书是主动性的习惯,即使你没空读,那也是主动没空,而非被动。作者说,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看到这句话,便能了解,为什么很多人整日忙碌,却总是做不到自己满意的成果。毕竟精神上的荒芜是忙碌无法弥补的。

    在书的扉页,作者引用了托尔斯泰的话——逆境塑造人格。看似严肃的基调,而在《深阅读》这本看似小而薄的书里,作者斋藤孝并没有把读书的话题,谈的过分理论郑重,相反,在关于阅读这个并不浅显的话题,他是以尽量简洁的方式,全力分享自己或阅读本身带来的非凡价值和当今时代的阅读特点、心得及相关技巧。你甚至可以看到,你曾经阅读过,深感晦涩的作品,在斋藤孝这里,也有同样的困难,只是他选择了更聪明的阅读方式,他选择了针对价值或当代意义解读书籍开始阅读,并作出相关的导读推荐。 如果读过斋藤孝先生的另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会了解,他非常擅长给大家提供容易操作,实用性强的读书方面的建议。

    读书,原本就是内在建设的基础,作者指出,想要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深度,读书则是帮你向内深入最好的办法。然而该怎么培养自己的读书习惯呢?首先要有精神建设的内在需求,如果没有很难静得下心去读书。认识和了解读书会带给我们的诸多能力,是阅读的动力基础,剩之后就要学会选书和怎么阅读了。

    现在的人们,过度依赖网络,使判断力变得迟钝,因此会造就立场盲从,甚至没有立场。作者所介绍的读书媒介,有我们熟悉的:行家推荐、报刊企划、书店、书评……事实上都可以通过我们难以放手的手机获取讯息,而坚持读书出了兴趣外,还要会读书,作者所介绍的读书习惯你有么:边门边读,朗读、有声读物、电子书。据我所了解的身边朋友,读电子书的人还真的不多,大多存而不读,正如作者所言,电子书极谦虚地存在着。不用来读的电子书并无意义。

    有了读书的习惯,还要明白,读的过程是吸收,那么一直吸收,没有输出,就不算是良性循环,只有正常的输出习惯,才有思考和碰撞,哪怕是用一两分钟,跟人讲一本,你读过的书,这也是健康的输出。

    之前,我一直认为,读书就要有读书的环境,不只是时间上,还有空间上的要求,而事实上,在这个碎片化时间的时代,很难有这样的环境,而即便到了这样的环境,怕也是难以真的静下心读书的。我也是渐渐地适应碎片化时间阅读,比如我在等着接孩子时,在看着孩子玩时,在坐等重要的消息回复时、睡前、公车上,总之或许只是三五分钟,我尝试后感觉一旦习惯了这种方式,读的印象反而很深刻,如果你所到之处,都能轻易拿到你要读的书,这非常容易促使你读书。唯一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很难坚持记笔记。因此后续,还要补记笔记。

    我是后来才意识到记笔记对读书的意义,我也尽量要求自己坚持记笔记。但仍然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这并不冲突。作者建议大家,给自己添置一个书架,树立一个要藏书一千册的目标,书在那里,你看到书,就会提示你去读,作者的这个建议,我深有感触,每走到书架前,不免要对着书脊,瞬间便想起,哪本书,是什么时候阅读,讲的什么内容……这真是美好的回忆,若是记忆模糊,便抽出翻阅……

    一天读一本书,一小时读100页,小说可以跳读,你瞧,这些都不是神话,若真能领悟斋藤孝对读书的分拣阅读,便真的能在阅读方面做到真正提速,且不是质量。读书是求质求量的积累过程。愿我能用读书习惯,来挽救精神上陷入绝境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读书习惯来挽救精神上陷入绝境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bc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