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
只有最美的生活才会产生最恐怖的梦魇 | 冥想了42年的大卫·林奇

只有最美的生活才会产生最恐怖的梦魇 | 冥想了42年的大卫·林奇

作者: 呼啸山庄庄主 | 来源:发表于2016-09-07 20:43 被阅读5711次

    如果你不认识大卫林奇,就去看看《穆赫兰道》,他导演的这部电影,几乎会出现在任何人编排的“必看悬疑电影”榜单里。

    如果要讲述大卫林奇,我们也将从这里开始。

    一、从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开始

    从我个人的角度,《穆赫兰道》不但是大卫林奇的巅峰之作,而且是他本人生活和创作理念的现实印证。

    《穆赫兰道》这部电影,大部分篇幅都在描述一个噩梦。讲述了一个只身来到洛杉矶好莱坞,梦想成为一个电影明星的女孩戴安妮,满怀希望却不幸地见识到生活的残忍。

    穆赫兰道的故事从好莱坞开始。有一部叫《Silvia North Story》的电影征选女主角,戴安妮去参加了试镜,她落选了,但是一位叫卡米拉的女子凭借她在试镜时近乎完美的表演征服了评委,得到了那个角色,并一举成名。

    戴安妮也因此结识了卡米拉,并成为同性恋人。戴安妮自此依靠卡米拉的关系,饰演一些龙套角色。直到有一天,卡米拉在片场与导演一见钟情。失魂落魄的戴安妮与卡米拉大吵了一架。

    当晚卡米拉甚至邀请戴安妮参加了自己的订婚party,并在party上与一个不知名女子,暧昧接吻。至此戴安妮才发现,原来卡米拉的同性恋人,都不只有自己一个。

    绝望的她因爱生恨,雇佣了一位杀手去杀掉卡米拉,杀手给了她一把钥匙,说事成之后,用这把钥匙去查看他的工作结果。当晚戴安妮的恐惧、愧疚、绝望如同火山爆发,凝固成一个噩梦,入侵了她在疲惫中睡去的身体。

    在梦里,一切都发生了倒换:是她家庭背景优良,卡米拉才是孤苦无依的那个;是她自信独立,卡米拉才是这段同性爱情里弱势的一方;是她用绝妙的表演征服了观众,一举拿下这个角色;是她与导演一见钟情,嫁入豪门;她还梦见那个导演被黑恶势力逼迫,选角只能选黑社会内定的女演员。她还梦见了那个杀手,她梦见那个杀手笨手笨脚,什么事都做不好,警察早晚会找到她。她梦见那把钥匙,钥匙属于一个蓝色小盒子,那里面装着什么?卡米拉身体的一部分?

    噩梦光怪陆离,错综复杂,各种恐怖的幻想在梦里涌动。醒来的戴安娜仿佛看见已故的姨父姨母从门缝里爬出来,尖叫着指责她买凶杀人。恐惧迫使她把手枪抵进自己的喉咙,饮弹自尽。

    二 当大卫林奇将现实投射在银幕

    看完电影我冷汗淋漓,我们都做过噩梦,无数的噩梦,可是当我们醒来,噩梦的大部分就已经淡忘,阳光依然明媚。但大卫林奇把噩梦拍成了一部电影,做成了数字拷贝,可以反复播放,这就令人产生前所未有的恐慌了。

    看到这里如果让你猜测大卫林奇的身世,怎么样,按照美国传统,最少也得是父母离异吧?生长环境恶劣,从小混迹街头,见识过各种罪恶的不幸。在学校饱受欺凌,回家还要经受家庭暴力?

    都不是。

    大卫林奇的生长环境恰恰相反。用他自己的话说,关于他的成长经历:“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回忆。”

    他的家乡风景优美、环境舒适,而且满街都是一起玩耍的好朋友。那整片天地就好像梦境一般,澄蓝的天空、竹篱笆的栅栏、青翠的草原、门前的樱桃树…总之就是美国中部那种如诗如画的景色。他的父母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也不太吵架,简直就是完美的夫妻典范。

    可尽管如此,大卫林奇却说他老是觉得生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定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萌芽,他对这样生命预言感到十分恐惧。

    这一如《穆赫兰道》的开始,戴安妮在梦中的出场表明她是一个无比阳光,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她的姨父姨母富裕慈祥,城市友善又金光闪闪。观众此刻还并不知道这是一场噩梦,但此时背景音乐却开始呈现怪异的沉痛感,于是观众的心里开始打鼓。

    这不就是大卫林奇的早年生活吗?怪异的美好,好到不真实。

    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卫林奇的灵感形成期,就充满着对生活未知一面的猜疑。这是一种对阳光灿烂的简单生活存在的深深地忧虑。理智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东西。

    看似完美的生活不意味着生活真的没有瑕疵,只是灰暗的地方还未显露。

    但这如若因此就带着疑虑去观察生活,就相当于带着某种命中注定的偏执来观察,观察者本身并未完全置身事外,观察也因此并不客观。

    大卫林奇,就是如此。大一结束那年他去了一趟欧洲,原本打算在那里待三年学艺术,结果才十五天就受不了而逃回美国。他在自述里写道:“我记得在雅典时住在一个地下室里,墙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蜥蜴,于是我开始意识到我已经离开了麦当劳有七千英哩远,而我却想念它想念得要死。我想念美国。我终于明白我是美国人,应该要住在美国。”

    那是1966年,20岁的林区回到美国之后进入费城艺术学院就读,之后就在费城待了四年(1966-1970),也在这里结婚生女。

    他形容这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美好也最糟糕的日子,而这个时候他也开始拍电影。此时他在贫民地段与人同居,虽然住处便宜空间又大,但经常会看到有人死在他家门前,大门还被人撞破两次,连玻璃窗上都有弹痕。直到他后来搬去加州再回忆起这段日子时,都不晓得自己和家人是怎么度过的。

    大卫林奇的电影的基调也由此奠定。《橡皮擦头》和《穆赫兰道》里,都能看见这些影子。

    最美好的日子,反而过分突显了底层生活的恐怖。如果大卫林奇出生在一般家庭,此时就很可能不会有如此之大的触动。

    带着怀疑观察生活,就像童年一直担惊受怕地等待壁橱里怪兽。到头来吓坏你得可能不是怪兽,而是在壁橱里睡觉的一只猫。

    在《穆赫兰道》里表述噩梦的部分,一名心理医生和一个不停发抖的患者坐在餐馆里。患者不停的重复,他昨晚梦见了这个餐馆,和现在的情形一模一样,心理医生站在柜台付账。而餐馆后面的墙后有什么恐怖的东西。

    这个桥段几乎是大卫林奇的心理翻版。当患者带着噩梦的预兆去墙后求证,结果吓死他的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一个面容狰狞的拾荒者。

    大卫林奇的电影充满了潜意识与无意识,在众多影评人妄图考察大卫林奇的电影元素时,很多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对于大卫林奇来说,这可能仅仅是他自身心理的真实体现,或者仅仅是一个梦幻中的离奇景象。

    梦都是毫无逻辑的,拍摄一个梦也因此更真实。这就是《穆赫兰道》为什么难懂,大卫林奇为什么难懂。从这一点上回看各路媒体对《穆赫兰道》的解析,最多也不过捋顺一个基本的故事线罢了。

    他用剧中人对梦的惶恐来放大影片的主题,又假借自己年轻时代的担忧作为表现手段,这就是大卫林奇。

    三 梦醒时分

    《穆赫兰道》过后,大卫林奇的梦醒了吗?引用爱丽丝·纽厄尔的采访来说:“电话那头传来大卫林奇的声音,他现在在洛杉矶:‘我早上起来先喝杯咖啡,再抽根烟,然后就开始冥想了。’”

    林奇成立基础意识教育与世界和平林奇基金会已超过十年,而他本人坚持“超觉静坐”已超过42年。

    这种静坐方法源于印度,目的是探究人类意识的奥秘。平均一次课的价格为1000美元。

    从《穆赫兰道》醒来后,林奇并没有回归现实世界,他继续在意识的宇宙里探索。

    实事上当一个人的性格完全形成,一生的旅程几乎就已注定。他必将走过同一条路,同一扇门。林奇的世界是由习惯和冥想构成的,他因此远近闻名。他曾在七年间坚持每天去洛杉矶的一家咖啡馆。

    这样的行为和他对意识世界的无穷兴趣有着紧密的关联。对一种习惯的坚持一旦接近执拗的程度,本身就是在重塑自身的意识。

    如果说《穆赫兰道》是一场大梦,对于林奇来说就无所谓梦醒。

    梦永远不醒。他沉浸在意识里。

    我们能说这是一种虚幻的生活吗?不。只是在美丽的生活下,在一场冷汗淋漓的噩梦后,林奇再次冲进意识。深究这一切喜悦、痛苦、恐惧的本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a17bf0fdec67:9你怎么禹099没网●﹏●忙9党09忙9框9忙9'89堂0堂8额9度8堂896往9

      本文标题:只有最美的生活才会产生最恐怖的梦魇 | 冥想了42年的大卫·林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xz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