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时,“一心走路”班的孩子们憋着一股子劲:他们想在全校广播操比赛(比赛有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时出风头。这想法当然没错,我作为班主任必须支持。
最初,他们想通过喊口号来镇住全场,以别具一格的方式来征服评委。训练几次之后,不得不放弃。因为操场太大,加上做操时人很分散,声嘶力竭喊出的口号被空旷的场地稀释之后气势全无。一个学生给大家出主意:既然咱们雷不翻大家,又无法萌翻大家,那我们就走常规路子——老老实实做到整齐划一。
说实在的,要做到“整齐划一”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大家心意和动作要一致且协调。其次每个孩子的精气神都要在状态。“一心走路”班在这块很难做到,因为总是有几个孩子动作不协调。这不是在短时间内勤奋苦练就可以做到的。但孩子们还是很齐心,练得很认真。我的看法就是,只要每个孩子都想一块了,都尽力了,进步了,就足够了。不过这个想法只是装在我的心里,言语之间,我总是说要勇争第一。我还激情地鼓动大家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争第一的班级不是好班级。在我看来,想法很重要。想都不想,就不会有行动。当然,行动更加重要,没有行动就没有一切。只是,行动了,努力了,确实没有得到第一,淡定一点,后面机会还多得很。
回头说孩子们的比赛结果——年级第四名(全年级10个班)。孩子们很不满意这个结果。我看得出,颁奖的时候,阳光下,孩子们的脸并不灿烂。直到领导宣布,我们班还获得了“班级组织奖”,我去领奖的时候,孩子们才露出了笑脸。
回教室的时候,女孩们特意跟在我身后,叽叽喳喳地表达着她们的失落以及不平。失落我可以理解,毕竟当初那么高调地宣布要让我高兴得掉大牙,现在承诺没有兑现,心中多少有点尴尬。她们说:“六班得第一,主要是班服帮他们加了分,我们之所以没得到第一,是因为没有把班服做出来。还有,我们表演在前面,前面的要吃亏,看看吧,前面五个班,就只有我们班得了第四,好名次都在后面的班级。”女孩们说得有没有点道理?我以为还是有一点的,但我不希望我的学生被负能量裹挟。
回到教室,我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笑着说:“我知道大家心里很失落,我们满怀信心去争第一,结果却得到了第四。其实,这样的成绩我已经很开心了。比起开学初的军训,我们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大家都尽力了,我很满意。至于大家说六班因班服加分的事,我也承认,他们敢为人先,敢与众不同,必然能给自己的班级增添光彩。为什么我们班没有及时推出班服呢?我的看法是,既然是班服,就是我们的标志,我们就要做好,不能因为这次广播操比赛就匆忙做一套,我觉得要把咱们的班徽印在班服上,这样的班服才有意义、有价值。还有,别的班级做得好,我们应该给予真诚的鼓掌,而不是找人家的漏洞,我以为这样很没胸怀,也很没格局,不大气。我希望我们班每个同学都是‘额上能跑马,肚里能撑船’的人。宽宏、大气的人,人生的路才走得远。俞敏洪说过一句话,我很认可,那就是:跑得快不如跑得久。初中阶段是三年,这三年里,路很长,不是看我们现在跑得快,而是看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坚持跑。相信一句话: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甜的。”
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个个都心宽了,笑容又爬上了脸庞。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励,相互说道:“我们班在运动上不占优势,那我们就在学业上争先!”我笑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找到自己的长板,朝着天赋努力,效果才会更明显。有些时候,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也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信心大增,大喊一声“耶”,然后满脸笑容地给我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班级活动的宗旨是什么?那就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孩子们的班级荣誉感和凝聚力。如果这些目的都达到了,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这种想法主要是班主任用来平衡自己的,因为班主任只有这样想,面对不如意的结果时,才能淡定,才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反过来说,在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则要给每个孩子渗透一个道理:努力争先和争优是每个人的使命。鲜花只有灿烂开放了,才有资格说凋谢。生命只有绚丽了,才有资格归于平淡。但不可以把自己的失利归咎于不公平的举措。
自广播操比赛结束后,我就一直在“一心走路”班级强调:找到自己的赛道,不求突然爆发,但求长期坚持,用勤奋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去努力,慢慢跑,长久的跑,一定能跑出一个锦绣人生!
初三时,“️一心走路”班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活动方面,抑或是运动方面,都像开了挂一样,处处跑在前面。不仅跑得快,还跑得稳,自信心和持续力就渐渐生了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