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并不从事心理治疗、只从事教练的学生来说,在伴侣探究课程学习中对个体治疗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对个体治疗离不开系统性的视角。以个体治疗为出发点的来访者,其出现各种情况也并不是个体本身孤立情况的发生。对个体来访者的探寻,需要系统的从其原生家庭、伴侣关系、社会合作认知等多方面去看待。看见这个个体,不仅探寻发生的过程,更需要探寻是什么让这个情况发生的。ABCRS模型可以帮助客户看到更全局。
2. 伴侣探究的过程看到依恋模式对一个人持续行为的影响。成人行为模式中,很大程度上受着其婴儿期、儿童期的依恋模式形成的影响。对个体治疗中,可以有意识帮助客户形成对自己认知、行为的反思,以及进一步的觉察。帮助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的觉察,帮助客户“心智化”。这份“心智化“的过程和成果,帮助客户与原生家庭分离,实现真正的独立。
3. 个体来访者对他人的情绪反应,很多时候来自于自己成长经历中积累的感受。对习惯性情绪反应的改变,可以帮助客户区分出“当下”、甚至“未来”的情境与“曾经”的情境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在充分理解情绪的来源后,看见客户重新考虑当下或未来中情境中的行动和选择。
4. “四转向心”的提问框架,在个体治疗过程非常有用。同时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需要有一个认知,就是每个人既是自己的存在,也是一个世界中关系中一部分的存在。既要看到自己的存在,又不能局限于“自我”。能够觉察“自我”的烦恼,就能得更大的自在。
5. 在个体治疗案例中,存在很多问题都是个体与他人关系的障碍问题。伴侣治疗中的合作取向疗法、正念疗法、关系增强疗法、发展性关系疗法等各种疗法都可以促进个体对处理关系过程中的新的认知。以相遇为中心的疗法中注入了既包括了哲学的观点,也包括了神经科学的原理性。对个体的治疗中,也同样可以适用。感受客户与对象“相遇”的情境下,来访者对合作的期待和恐惧。深入的探寻过程会让客户在情境中充分表达。而每一个“相遇”中的遇到的“受挫现象”都可以成为继续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机会。
从伴侣探究的视角看个体治疗启发远不止如此。限于作业要求,也不想给老师填负担。先写上这么多。感谢如此通透的老师,在伴侣探究的过程中,让我看见了清晰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