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开始试验内孔防渗的方法,类似于串糖葫芦似的,用螺丝杆把产品从内孔里面穿过,一次串4个,两头拧紧螺丝,这样渗碳的气氛就不会跑到里面去了。相对于以前手工一个个的拧螺丝,效率提升了许多。
这个事情考虑的角度为: 首先发生了影响效率问题,然后分析影响效率最关键的点,通过这个点进行多个假设,最后通过这些假设采取试验的方式一一排除,选出最优方案。
二、 上次谈到传递卡的放置问题,今天早上再次进行抽检,部分工序已得到改善,但还是有好几个工序旧病复发。这里面有一个管理的难度,员工根据计划找产品,都是根据传递卡上的信息来获得型号,但是传递卡被包在一个只留有一个口子的塑料袋里面,所以只能打开袋子,拿出传递卡才能看里面的信息。有很多员工,把传递卡从袋子里拿出来以后,经常忘记再放进去,或者随手一丢,直接扔在产品筐里,这是造成了传递卡摆放混乱的原因,目前采取的措施先从管理人员的意识下手,让他们养成习惯,然后再督促员工完成,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不厌其烦的反馈总结,才能收到效果。
反思:改变一个人的习惯非常的难,虽然制度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到行为,但它并不是法律,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所以根据扩散的原理,先让员工的小组长做到,持之以恒,小组长以身作则会要求他手下的人也要做到,慢慢的扩散到整个团队。
三、 提高表面硬度采用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 减少外圆的磨削余量,这层余量就像鸡蛋壳,外面这层是最硬的,如果把这层壳揭掉,那最软的就暴露出来了,所以为了减少这层外壳的损失只能把余量控制到极限。上次试验的产品,把余量控制在0.02-0.03mm,由于受到热处理变形的影响,在后续磨削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位置加工不掉,所以这个余量不可取。
反思: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可以帮助到自己在以后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增加了判定的依据。
四、 今天约了一位做设备油烟净化的厂家,因为这两年国家抓环保比较严,每隔段时间,省里、市里的环保督促组就会过来检查,所以为了响应号召,一些产生油烟的设备都要通过净化排放,特别是热处理设备的油烟更为突出。
过来商谈的厂家是一个年龄和我相仿,带着眼镜,穿着格子背心青年,见面后看了我们现场的设备,然后他就给我介绍他们设备情况,就像机关枪似的,很能侃侃而谈。这是职业销售人员的共性吧,否则我本身也不善于交谈,他再不能说,那不很尴尬,我也插不上话,就听他讲下去,讲完之后,我询问了一些问题,听的出这个人很专业,当然在讲他们设备的时候,也不忘把和其他厂家对比一下,突出他们的优点,甚至他站在我们的角度计算怎样一个低的成本来获得最大利益,既帮我们解决油烟问题成本又控制的很低,在这个交流过程他也无私的给我们提了许多改善的建议,所以类似这种销售人员,我还是很愿意继续进一步合作的。
反思:与别人沟通,多站到别人的角度考虑事情,那么你会收到信任。
五、 加工端面的工序,正在焊接维修料盘,走了过去问了一下缘由,原来下料出现长短不一的毛坯,导致料倾斜剐蹭两边的护板,暴露出来的螺丝被砂轮磨平,所以不得不拆下来重新更换新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问题发生的结果,那原因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加工的是什么产品,后期如何改进预防,这都要进一步追问,才能通过这个问题,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不断的追问,了解到并不是个案,很多产品都出现长短料问题,这就要控制上一道工序的长度问题。产品下料时,容易倾斜,可以做一个工装保证下料的时候垂直下落,所以这又是一个改善点。
反思:创新无止境,不要认为创新需要高大上,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能力,创新很简单只是一个小细节,等待你去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