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接到妈妈的电话,叫我过去拿粽子,说特地包了肉粽给我,于是下班后就直奔妈妈家,一进门就闻到了粽叶的清香,妈妈看到我垂涎欲滴的样子,就叫我先吃点水果,粽子很快就好了。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夕,半夜起来吃粽子的场景。
每年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开始热火朝天地包粽子,而在这众多包粽子的人当中,当属奶奶包的粽子最漂亮,也最好吃。
端午节前夕,家里最忙碌的人就是奶奶了。
奶奶把爸爸采摘回来的粽叶放到开水中煮至发软,煮粽子叶的时候,粽子叶的芳香四下飘散,溢满屋前屋后。
煮粽子叶同时,奶奶会把昨天晚上浸泡的糯米、红豆、绿豆拿出来,把水倒掉,沥干水分,把冰箱里的板栗取出来解冻,五花肉切成小块,加入些许盐、酱油、耗油腌制2个小时;把煮软后的粽子叶用抹布一片一片擦拭干净,准备好绑粽子的稻草,然后把糯米、红豆、绿豆以及板栗和五花肉和在一起,搅拌均匀,开始包粽子。
奶奶有一双巧手,只见她把两片粽叶错位层叠起来,用食指和中指把交叠起来的粽叶顶端一夹,然后一扭,粽叶就在她手下形成一个类似漏斗形状,把配好的糯米等材料放入漏斗中,糯米等材料装至三分之二满,就把剩余的粽子叶盖上去这叫盖米。盖好米后就两边的粽子叶拧回去,造出一个三角形,这叫裹制,把粽子裹好后用稻草绑紧,这样就不会散开了。这些工序看似简单,却需要技巧。漏斗不紧,米就会从下端漏出来,裹制不好,米就会从尖角漏出来,粽子也会松松垮垮,很容易散掉,需要重新制作。
我坐在旁边看着妈妈和奶奶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又紧又好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再看看妈妈包的粽子,额,还差强人意吧。奶奶每次都会吐槽妈妈包的粽子不但没有裹紧,而且还难看,然后一边吐槽一边教妈妈包粽子,妈妈的粽子也在奶奶的调教下包的越来越紧致,越来越好看了,现在妈妈出师了,而且还隐隐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可惜奶奶再也看不到了。
包完粽子后就开始准备煮了。
只见奶奶把粽子一个叠好放进高压锅内,加水没过粽子,确保每一个粽子都已经泡在水里了,然后盖上盖子,开始加柴烧火。粽子需要用高压锅压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我每次在等待的过程中都会睡着,然后在完全睡着之前交代奶奶粽子煮好之后要叫我起来,奶奶每次都答应地好好的,但是每次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虽然有点郁闷,但是有香喷喷的粽子吃,还是很高兴的,两个粽子下肚,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黏香萦绕在唇齿之间,久久不能散去。
后来我外出求学务工,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春节才会回家,越来越难吃到奶奶包的粽子了,虽然大街小巷里随处可买粽子,但是却始终没有家的味道。
如今奶奶逝世多年,但奶奶的味道一直印在心里,如同美酒佳酿,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发香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