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饼,这听起来敦厚实在的美食,就像这广袤的华北大地,粗犷豪放却又真实。
肉饼是河北省香河县的特产,又叫做香河肉饼。香河肉饼的原身是突厥饼,对于当时的游牧民族突厥族而言,牛羊充足但却没什么面食,于是他们就做出这种皮薄馅厚的肉饼来招待客人。
后来这种制饼方法传到了回族地区,又随着他们的迁移被带到河北香河。
在这些回族人中,有位姓“哈”的人家开了间名为“哈家店”的饭店,传承着祖传治饼技术,并不断研习和创造,使得香河肉饼小有名气。
香河肉饼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哈家的制饼技艺,也离不开乾隆皇帝带来的网红效应。
相传乾隆吃过香河肉饼之后赞不绝口,并留诗一首:“香河有奇饼,老妪技艺新,此店一餐必,忘却天下珍。”从此,香河肉饼名满天下。
不知传言是真是假,但生长在这同一片土地上的平民百姓和皇亲贵族有着同样的味蕾。毕竟舌尖上的味道是骗不了人的,所以即使没有乾隆爷的赞赏,这份真正的美味也必然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豪迈又朴实的肉饼,带着浓郁的北方气质,让我这个南方人垂涎三尺,于是我选择了这家颇受好评的【河沿肉饼】来一尝究竟。
这家店以前开在北河沿大街,据说是逛故宫的标配。
别看“河沿肉饼”这中文名就地取材、十分随意,人家的英文名可是“Beijing Pie”,不显山不露水地代言了北京。果然是皇亲国戚的地位,名字起得低调又响亮。
来到这家店,当然必须吃最火热的河沿牛肉饼!除此之外,我们还点了乾隆白菜、宫保鸡腿丁、焦溜丸子和河沿烤鸭肉饼。
乾隆白菜
清脆爽口的白菜搭配酸甜香美的麻酱醋汁,是北京独有的风味。
乾隆白菜这名字一听就知道和乾隆皇帝有一段渊源。相传于某年大年三十,乾隆微服出宫,至半夜时感到腹中饥饿,而此时只剩一家小酒馆尚未打烊,店里没什么好酒好菜,只能有什么吃什么,其中一道菜就是这道“麻酱拌大白菜”。
酒菜下肚,乾隆问店家这店叫什么名字,哪知店家说这小店并无名字。除夕夜晚大家都回家吃团圆饭,仅此一家营业,感慨万分的乾隆便给小店赐名“都一处”,甚至回宫后还命人送来亲笔御书的牌匾。店家恍然大悟这客人原来是当今圣上,于是将牌匾高高挂起。
不知当年乾隆吃到的麻酱拌大白菜口味如何,但我们这次吃到的乾隆白菜确实是好吃的。细细咀嚼之后,满嘴都是芝麻酱的香气,还有似有若无的芥末味带来些微的刺激感。
宫保鸡腿丁
这份宫保鸡丁的口味不是川式,而是北京味。
带着鸡皮的鸡腿肉丁块大肉嫩,微微的酸甜中带着淡淡的麻辣,每种味道都不那么厚重,互不争抢,恰到好处。
香脆的花生米从口感和味道上都锦上添花。
焦溜丸子
焦溜丸子属于鲁菜系,其精髓在于经过两次复炸之后的外焦里嫩的口感,而这家店的焦溜丸子就有些令人失望了。
外壳吃起来不够焦脆,而且裹的面粉太多,以至于内馅有些干柴,不够嫩滑。
河沿牛肉饼
牛肉饼是这家的招牌,一端上来就令人垂涎三尺。
这饼是名副其实的皮薄馅大,香浓厚实的牛肉馅大概有饼皮的两层厚,裹都裹不住,呼之欲出。
饼皮烤的微微有些焦脆,但不会太韧,一咬就断。一口吃下去,肉香四溢,鲜美多汁但不油腻。
河沿烤鸭肉饼
虽然饼的分量很足,两个人吃一份绰绰有余,但是看着菜单什么都想点的习惯怎么也改不掉,所以我还点了一份烤鸭肉饼。
相比牛肉饼而言,鸭肉饼就有些逊色了。
尽管是同样的薄皮厚馅,但鸭肉饼的味道淡了许多。鸭肉较之牛肉肯定是要柴一些的,但其实已经处理的挺好了,单吃不觉得柴。
源自突厥的肉饼,流传到了回族地区,在香河县发扬光大,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名鼎鼎的“Beijing Pie”。
著名的川菜宫保鸡丁,其实它的起源和鲁菜的酱爆鸡丁和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息息相关,而如今又在这北京城内融合了独具一格的京味儿。
在不断地传播中,许多美食已经无法准确地追根溯源。同样的食物经过不同的地方,经手不同的大厨,就被演绎成不同的风味。在口味融合的过程中,这些美味也在被改进着,然后流传到更远的地方,被更多人喜爱。
当然,美食的流传肯定少不了我们这些吃货的推动力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