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明月春风三五夜”,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当中,元宵节已悄然而至。
元宵节蕴含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幸福美满、吉祥如意。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逛灯会、猜灯谜、赏花灯、放烟花。元宵节是我国最具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元夜良宵,月光如水,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历代的文人墨客总是分外多情,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吟咏诗词。
如初唐诗人苏味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如果说元宵灯会最鼎盛的时期当属两宋,而宋词中描写元宵节佳作的不胜枚举。
如李清照的《永遇乐》中“铺翠冠儿,捻今雪柳,簇带争济楚”描绘女子在元宵节的盛装打扮;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元夕男女幽会的情景。还有更多的佳作名篇数不胜数。
网图侵删如果说到最经典的一首元宵词,则当属辛弃疾的《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宋·辛弃疾
历代诗词中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描绘得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这首《青玉案》了,尤其是上半阕,可谓极力渲染元宵节的繁华场景,绚丽无比,满城灯火,众人狂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首词开篇就极为惊艳,东风还未吹开百花,却先吹开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可以想象元宵灯会上是何等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紧接着写城市里车马人流和歌舞的热闹,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
其间的“宝”、“雕”、“凤”、“玉”,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这繁华热闹的场景,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仅此半阕,就足以问鼎历代元宵词魁首了。然而辛弃疾这首词真正精彩的并非是上阕,上阕所描绘的热闹场景只是引题铺垫,真正的精彩之笔,是这繁华热闹下的孤独。
网图侵删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下阕词人从繁华的场景中特写人物,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至此,词人笔墨已然写尽元宵佳节的繁华:火树银花、焰火星雨,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龙之舞,游人如织、笑语赏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结尾才是词人真正想表达的,与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相比,前文中宝马雕车、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笑语盈盈,所有美好的词汇都不及“那人”了。繁华与清冷、热闹与孤独的对立,让“那人”的形象更加卓尔不群。
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
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网图侵删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