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小江][连续日更]的第18篇。
01 现象

一提到“飞鱼”这个名字,很多人就会想到菲尔普斯。在2008年北京诺运会上获得了创纪录的8枚金牌,这个辉煌成绩是怎么造就的呢?他曾解释说:“这不过是常规,我的常规,它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
何种常规呢?在他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前几年里,他在每一次的比赛、每一场比赛了中都遵循一样的常规,也可以说是一种节奏。提前两个小时到达比赛地点,始终按照一套精准的模式做伸展放松运动,800次混合形式的练习,50次自由式练习,600次扶板打腿练习,400次拉浮标练习,还有一些其他练习。
完成一系列动作后,他会把身体擦干,戴上耳机,再按摩台上坐下来,不躺下。从哪一个起,他与教练鲍勃不再有任何交流,直到比赛结束。比赛开始前45分钟,他会慢悠悠的穿上比赛服。开始前30分钟,他跳进热身池,不紧不慢地游600~800米。只剩10分钟的时,他会走进准备室,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旁边不能有人。当听到比赛广播中喊他的名字后,他会慢悠悠的走到比赛跳台前,一如既往的做伸展运动,每次都是先直腿,再屈膝盖,然后活动肩膀,并且每一次都是先从左边往右边。到比赛前最后30秒时,他会摘下耳机,登上跳台,拍打背部和肩部。最后5秒时,他会做好准备姿势,闭上眼睛深呼吸三次,听到枪声后,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每一次划臂,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道边,甚至最后浮出水面,沐浴在胜利中,都是一遍遍的常规化后的结果。

《成为作家》一书中也有类似的一段描述,来记录作者是如何将长期的写作转化为一种常规模式。
作者不需要闹铃,生物钟到了早晨会按时叫他起床。一句话也不说,穿上衣服,用冷水冲一把脸,梳理梳理头发,到一杯咖啡,然后径直走到书房。只要一坐在打字机旁,就要学会尽可能快地进入写作状态;一拿出纸和笔,就要准备写作。如果发现自己坐在那里发呆,或者咬铅笔头,就站起身,走到离打字机最远的那个角落里。积蓄力量的时候需要一直站在那里。当把第一句话想好的时候,再回到写作工具那里。在书桌旁必须坚决地拒绝走神,会因此得到回报,会因此发现只要坐得下来,就会文思泉涌,灵感源源不断地流入指端。 有时候遇到不能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作品,就会起身离开书桌之前,和自己约定一个时间下次继续。
02 非常规的做法
面对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毫无步骤可言,完全凭着感觉做。为了把事情完成,人们埋头苦干,耗尽时间和精力。
通宵达旦、疲惫不堪这些词似乎就是用来形容这一类人的。自己在知乎呆的时间长了,发现这样一个可笑、但又值得反思的现象——大学生一年两次的体质测试。每年到了大学生体质测试时间段前几天,知乎上总会有很多小伙伴发私信问我“明天就要体测了,怎么样才能提高仰卧起坐的成绩呢?” “你有没有快速提高800跑成绩的方法?” 而且,这已经成为一种循环,每年总会有那么几天,大学的这帮小伙伴对我特别热情,但当测试结束,又会忘掉这回事,也不会那么热情的问我问题。有些事情,可能临时抱佛脚是可以的,但是更多时候,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可以肯定,问我仰卧起坐、800跑怎么做才有效的朋友,成绩游离在及格线边缘。可我每次也真的帮不了他们什么帮,只会负责任的回复这样一段话“大学生体质测试的这些项目,都是用来反映你的综合体能,可体能这件事,不是睡一觉就能提高的,就如同我们从刚出生的几十厘米长到现在一百多厘米,用了多久,你一定比我清楚。那到底怎样做才能提升呢?首先要承认差距,平静的接受体能不好的事实,其次,不要听那些忽悠你的“急于求成的方式”,最后,将体能练习列入自己的日常,可以早起后在床上做几个俯卧撑、仰卧起贼,然后再起床。亦或是,每天晚上八点准时跑步,雷打不动,持续跑上小半年,体质测试那就真的不算什么。”
非常规变得常规,需要我们平静接受差距,并且有勇气和毅力改变自己能改变的部分。
04 小结
借助蛮力解决不了对你而言重要的事情。无论你是想瘦身、读书、写作或者其他任何事情。但若是设计一种常规,将这些想要实现的目标化成一步步可操作的方案,你只需要沿着这些方案走,终点自在前方等你。
更少,会更好!
2018年11月29日12:48:00 于苏州
这是[柴小江]原创文章
注明:90天无戒写作主题训练
网友评论
没有酝酿好的时候你可以做其他事情一点都不耽误,心里绷着一根线儿不得放松,就是要的这种焦虑,你才可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这不是真的不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