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哲思简友广场
你能读懂的《观音心经》

你能读懂的《观音心经》

作者: 李意琦 | 来源:发表于2020-05-28 10:25 被阅读0次

佛说世乃有此岸彼岸,此岸众生有情,皆为五蕴所蔽。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佛将诸有情分十等,佛、菩萨、缘觉、声闻、人、鬼、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此后六者,为六道。凡诸有情幷未能有觉者,后再入此岸之六道之轮回。佛初入华夏,分三宗,后禅宗兴而三宗不举,至后乃才有净土宗。净土宗言及在世外,别有一佛名为阿弥陀佛,此佛曾发愿,众生有皈依于我者,死后将接入其所在之净土。世人便也常常发愿,“南无阿尼陀佛”,此南无二字,便是皈依的意思。虽事微啻由此可窥见佛门是讲一个字“渡”的。

所以说:那在彼岸有这大慧智的观音菩萨,早便晓得这色、受、想、行、识,不过是一场空,便愿渡一切众生去往极乐。若有智慧者,便应识到有与无,没有什么不同,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换句话说,诸多色相皆为其自在的道所主宰。色相是道理的体现,道理是色相的缘因。无论诸色相是否被诸众生看到、认识到,道理总还是存在的。众生应寻道、知道、尊道、守道,不该被诸色相所迷惑。至于五蕴的其他四样、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

充满无上智慧的道,是诸色相的内在规律,众生易迷离于色相,姑且从众生的角度来看,便将“道”唤之“空相”。要知道,这“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就在诸色相的背后。因此若论“道”是如何,便只好说,这无上智慧没有形色、亦无受、想、识。即这“道”既无客观的表现,亦无主观的判断。但它是真实存在的。若有这“无上智慧”,眼界开阔,俯察众生,众生甚至大海沙石皆自在而为,我亦不受情的迎拒,亦不因任何或喜或悲,便可唤之“我自然”。我不取诸物,我又何可舍;我无有情欲,我又何可索要;我无了认识大千的智慧,是因我本大千,我既为大千,则如何能道我不识我?故智慧已经不是智慧,而化为我的常识,因此,我便无了世人所谓的智慧。故曰“无智亦无得,亦无所得故”。

凡诸有情,若能有渡至彼岸之大智慧,心便无了牵挂。又因无所牵挂,便没有了诸多可怖。因人本有欲,欲即有得与不得,得之或喜,遗之或悲,便有了诸多恶业。如能心中无挂碍,便无了欲,欲既无有,颠倒梦想自去,故能觉悟。

即便是业已成佛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依着无上正知正觉,便更有无上智慧。

故知能渡去彼岸之诸法,是神的祝福,是明智的典籍,是无上智慧的结晶,是能齐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大道。能除去诸多业障,真实不虚。

故说,去寻这无上智慧,凭这诸法渡去彼岸极乐。去彼岸吧,都去。望都得到无上智慧。

相关文章

  • 你能读懂的《观音心经》

    佛说世乃有此岸彼岸,此岸众生有情,皆为五蕴所蔽。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佛将诸有情分十等,佛、菩萨、缘觉、声闻...

  • 宝玉是菩萨的五个原因,为何读懂《心经》就读懂了《红楼梦》?

    《红楼梦》其实就是一本《心经》。读懂了《红楼梦》,自然就读懂了《心经》,而读懂了《心经》,也就读懂了《红楼梦》,为...

  • 观音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 观音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

  • 观音心经

    般若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

  • 人固有的思维模式

    读懂心经,让你收获500万 《心经》260个字,字字句句充满智慧 。我们体会《心经》的真谛——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音菩萨, 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

  • 心境||心经的来由|南怀瑾老先生详解《心经》1

    ​ 南无一叶观音 心经的来由 凡事有个源头,第一篇,先来看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来由。 心经为何是我闻、一时、佛...

  • 读懂心经出了家还是出了家读懂心经

    我是个无神论者,不是佛教徒,晦涩深奥的佛经我读不懂 。但对于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能读懂一些...

  • 妈妈,我想对您说………

    妈妈我读懂了: 曾经无数双手合十的参拜,那是观音的等待,西方的极乐! 妈妈我读懂了: 曾经双燕灵前久久的盘旋,那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能读懂的《观音心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so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