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悟人生艺术之家简友广场
读懂心经出了家还是出了家读懂心经

读懂心经出了家还是出了家读懂心经

作者: 老K说事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02:50 被阅读0次

            我是个无神论者,不是佛教徒,晦涩深奥的佛经我读不懂 。但对于玄奘法师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能读懂一些,又或者说能有些自己的领悟,以至于听和看接近上百遍 。

            我一直以为世间没有佛,佛是每个人自己,那是一种安静、祥和、知足的状态 。尘世的大师更多地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他自己顿悟了生命的真谛,能够宁静、坦然地面对生命中发生的种种变化,然后给别人启迪 。当然,更多的“大师”不过是故弄玄虚,坑蒙拐骗,剃着光头,穿着僧袍,心却比俗世的很多人还要污浊 。

            人活在世间,就会有欲望,来自肉体的和来自思想的 。无论你多富有,多出名,总还有想要的,只要欲望尚存,人就会感到害怕,害怕失去 。因为这份害怕,人会愤怒,会难过,会焦躁,会抑郁,精神上的痛苦常常令人无法掌控自己,那种生不如死的煎熬 。但欲望不总是坏的,人最深层次的欲望是爱,虽然爱常常令人备受折磨,却是任凭人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抹去的 。即便穷凶极恶的罪人也有潸然泪下的时候,即便麻木不仁的奸诈之徒也会同情别人 。爱又分为自私的爱和对周围的爱,那种潜意识的、发自内心的对不相干事物的爱叫做善。每个人先天都有善,只不过随着经历的不同,有些人逐渐放弃了这种善,有些人刻意掩藏了这种善,但谁都无法抹去心中善的种子,也只有善才能拯救一个人的惶恐、无助、不甘,给他的心安宁 。

            真正对《心经》感兴趣是有一年遭遇了生活上的变故,压力比较大,整日整夜的睡不着觉,人也憔悴了很多 。突然某天一闪而过的念头,就搜了一首念诵的《心经》,伴着木鱼声,发觉心不躁了,思绪开始空白,慢慢也能入睡了 。后来索性开始了解《心经》全文,以及它的内容大意,才发现除去“宗教作品”的标签,《心经》同样是一部人生哲理 。那么我眼中的心经是怎么样的呢?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当一个人历经重重磨难,突然某天开悟,达到“自然状态”,他会发现烦恼往往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磨难本身 。人不应该庆幸没有遭遇磨难,不应该抱怨遭遇磨难,既然遭遇了磨难,那便是你与磨难之间的缘分,是无法避免的,你应该学会与磨难相处 。一个一穷二白的人通过奋斗拥有了上亿资产最后又破产,他应该感谢命运对他的眷顾还是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既未拥有也未曾失去,一切只是他以为自己拥有,才会为失去感到痛苦 。外在的东西他人能够抢夺、偷窃、霸占、破坏,很难说属于谁,你不过是获得了暂时的使用权 。当你的心豁达了,所有的磨难便都是生命的临时状态。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烦恼来源于欲望,欲望在于你把自身的意志强加到眼前的事物上 。当它按照你的欲望进行时,你便觉得它美好;当它没有按照你的欲望进行时,你便觉得它丑陋 。一个清纯可爱的姑娘会让你想到友好,一个满脸疤痕的大叔会让你想到敌意,一切只是因为你觉得友好应该是什么模样,敌意又是什么模样,这便是你心中早已存在的标准 。这个世界有多少个人便有多少种标准,不见得每种标准都是真理,但每种标准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每种标准都代表了一种生存方式 。存在本身就意味着生命认可了它的存在 。人的修行最核心的便是接纳与自身不同的存在,认识生命个体的差异 。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战争、罪恶、杀戮、背叛是人们极力反对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为人的反对就不存在,人也不应该企图通过自己的意志掌控世界的发展,而应该去适应它、接受它 。朋友有难你鼎力相助,当你有难朋友落井下石,你帮朋友是你遵循了内心的善意,朋友落井下石却是你该有的遭遇 。一个真正参透生命真谛、能不为生活变故所动的智者是理智的,理智得甚至有些无情 。他看淡了生死、荣辱、爱恨,抹去了自己的私心,默默践行着自己的善,却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感激 。一个没有私心的人,普通人很难在他身上得到想当然的情绪反应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一个注重肉体享受的人就像身上长了无数张嘴,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满足 。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饥饿感”,进而焦躁、痛苦甚至愤怒,无法掌控自己 。而一个思绪过多的人总在担惊受怕,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无法深度地去认识一件事物,感受一件事物,乃至获得领悟 。人超脱的前提是学会克制自我,让生活变得简单 。简单之后才有更多的心思和机会去领悟,仿佛沙子中混杂着钻石,把沙子剔除后才能更好地欣赏钻石 。但超脱却不是为了往生!“往生”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自我的欺骗,是一种虚假的愉悦 。无法接受终结,意味着对生命仍留有幻想,心中仍存有执念,也就称不上超脱 。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心经》能带给人安宁,获得灵魂的愉悦,并且领悟越深这种宁静状态越难被外物打破 。但同时,对《心经》的认识越深刻,越感觉自身的渺小以及世界的宏大,对亲情和尘世的美好越淡泊 。你会越发地感到自己爱的局限,会形成一种新的喷薄欲出的爱,也可以叫做善 。这份新的爱甚至不需要你生活在普通人中间,又或者说生活在普通人中间你将很难被理解 。

            出家人读《心经》未必懂《心经》,更像是僧规戒律,普通人读《心经》,当你领悟到一定境界出家就成了唯一选择 。经历过凡尘俗世,一旦看淡了,往往也更彻底!有事没事读读《心经》,一者让你在害怕时“正念”,二者帮助你看淡很多生活中的得失与公允 。

            最后,佛在每个人心中,佛渡有缘人 。每个人的觉悟天分不一样,不要逼自己往佛家道路赶,凡事顺其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心经出了家还是出了家读懂心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uj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