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初期,黄村老街有个缝鞋铺,店主姓刘,三十多岁,瘦瘦高高的个子,是个四川人,人们都称他侉老刘。
侉老刘口音浓,鼻音很重,穿得一身破旧衣服,脚上总是穿双又脏又旧的翻毛黄皮鞋,到了夏天又换双旧的黑塑料凉鞋。老刘虽然说话有些侉,但缝鞋手艺很好,他的店铺也不断有人光顾。
老刘全家仅靠他一人缝鞋挣钱养家。老婆患有残疾,有点儿罗锅,家里养了三四个孩子,生活很是艰难。有个小女儿眼珠脱落外露在脸,看着非常吓人。我问母亲说那个小孩儿怎么回事,母亲说是小时候发高烧烧的。我听了母亲的解答,又害怕,又可怜那小女孩儿。
老刘的店铺和家前后屋都在一起。每当中午或晚饭时,大街上都能看见老刘一家人吃饭的情景。店临街,吃住也临街,屋子开着门,家里的东西一览无余。有时夏天晚饭干脆就在屋前大街路灯底下吃,省了自家电钱,一点儿生活隐私也没有。
不知什么时候,老刘一家悄悄地离开了黄村。大概是六十年代末吧,黄村老街稍有了点儿变化,一些老店和私人小作坊陆续不见了踪影,老刘一家也回了老家四川。
改革开放后,龙河路大街逐渐兴旺起来,街两边纷纷开起了各种小卖店、小吃店、服装店和理发店,这里成了黄村大街最繁华的地方。
座落大街南有个理发店,据说是个四川姑娘开的。有个老黄村邻居去这家美发店做头发,聊起家常得知是当年侉老刘大女儿回到黄村,开了这家店。
真是数年巨变啊,当年的流着鼻涕脏兮兮的小女孩儿,现在做了美发店老板!
写到这里,我衷心的祝福天下有志者都能心有事成,告别贫穷,告别苦难,过上小康幸福的生活。也祝老刘女儿生意红火,生活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