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叫他“小亮”。
其实他有过很多外号:靓哥、巴亮、黑皮、小亮亮、亮蛋——诸如此类。但始终没有一个能够将他定格,因为那都是别人眼中的他。他一直妥协于他人对他的称呼,但是对于这些外号的来源,小亮从来就没有过欣然接受的意思。有时他也会很奇怪地试着问自己:这么些乱七八糟的外号基本都是“心怀鬼胎”的狐朋狗友给起的,为什么自己还是会假意欢喜地接受?不过他有个真正的名字叫“于佳亮”,那是他父母给的。
2000年的初秋,夏日的余热还笼罩着这个偏僻又祥和的小镇,但是早晚之间已经透露出秋的凉意。村子有着自己的幼儿园,有着自己的小学学校,可以说在这个安泰的一隅之地已经有着不错的基础设施了。
那是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一位年轻男人操着不太标准的方言出现在了校长办公室门口,手里还拉着一个闷不做声,眼神透露出一丝胆怯的小男孩。
“哎,你好,你好,校长你好!我姓于,这是我儿子,叫做于佳亮。”
“哦~你好。小于啊,我知道的,村长跟我说过了,把他交给我们这你就放心吧。”
“谢谢,谢谢,校长啊,真是麻烦你了。我这孩子刚从外边回来,对这边环境还不太熟悉,你要多费心咯。”
“是这样啊,要不先带你去见见班主任,打个招呼认识认识嘛。”
“好的,好的。”
校长端起茶杯细细抿了一口茶:“走,去看看”。校长放下茶杯出了房门,三人一同来到了一楼的办公室。
“李老师,你出来一下嘞。”
李老师是一个数学老师,高高瘦瘦,但也精神。
“校长啊,有事吗。”
“哦,介绍一下,这个是于佳亮,这位是他父亲。”
两位伸手相握,很正常也很套路的见面打招呼方式,只是在乡下这种地方,一切看起来都有失违和感。
“你好,李老师,我之前一直在外面做生意,他也跟着都在外面读书,今年我准备把他带回乡下来,要麻烦你了。”
“应该的,应该的,孩子来学校我当然就该尽我的职责。小于多大啦?”
“8岁了,在外面上过一年级了,这次回来应该可以上二年级。”
“哦,这个......”李老师皱了皱眉头“他能听得懂这里的土话吗?”
8岁的小亮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他知道大人谈话的时候自己不能打扰,不然父母会说他烦人,甚至会像大多数大人对小孩一样动起手脚。当然,他也不想知道父亲在跟他们议论着什么,因为大人长时间做出关于自己的谈话总是会让自己觉得不安,就像一群坐在阴暗房间里的人在谋划着什么,而小亮就是那个在窗户外路过不小心听到的人,忐忑又骚动。
稚嫩的脸庞洋溢着纯真、善良、希望和好奇。小亮有着动人心魄的双眸,明亮透彻,不像秋水那样凄凉,却也不像冬阳那般温暖,仿佛总是可以让人透过这扇从心灵朝外打开的窗户看到无穷无尽的童话故事,让人不再去思考杂草丛生的漫漫人生路,不用再去忍受着来自生活和岁月的煎熬,让人可以从眼神中看到一缕晨光,畅想美好未来。
小亮仔细打量着即将要渡过童年时光的这个地方。家里人不止一次跟他述说着所有人都要走的这条求学之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六年、三年、三年、四年;如果学得好再考上研究生和博士生,这样就可以找个很好的工作,分分钟可以光耀门楣,让家里人扬眉吐气。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吧:用四分之一的时光去换取一个更好的平台和未来。但是平台这种什么的最忽悠人,未来这种妄想最难以预测了。有人用半生换来的比不上他人出生所拥有的十分之一,那么这条求学之路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呢?求学为了能找个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要知道,对于你坚持奋斗了近20个年头的“事业”,到头来连奋斗的愿景都还没弄清楚,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在这场赌局里,做赌注的可不是你20年的时间,而是你20年的生命和最具价值的精神力量。
小亮不懂这些,他也没想那么多。小孩的脑子里只装有蓝天上棉花糖一样的白云,夜空中像巧克力饼干一样的星星,小亮的脑子里还多了一样东西:野火烧尽,春后重生的野草般的倔强。
经过商榷,学校决定让小亮重新上一年级,因为学校老师都是本地人,除了语文老师平时上课讲的是普通话,其他老师都是用方言来教课的,外来人对方言不熟悉,根本听不懂当地人的交流,何况还是个小毛孩子。小亮的父亲最终还是同意了学校的提议,但是谁又能料想到小亮对这个决定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和不满,一个仅仅8岁的孩子。
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父亲牵着儿子的手缓步行至教室门前,只见李老师往教室里招了招手,不一会就蹿出了一个40来岁的中年男子。小亮来回打量着这个看上去有些滑稽的男人:一米六五的个子穿着宽长的西裤,裤脚拖到后脚跟,一双有着褶皱的棕色老皮鞋,像是被砍了一刀的脸上结出了疤,相当缺少美感。上半身穿的复古式的蓝条纹白底短衬衫,领子一边还翘了起来,衬衣塞在了西裤里,腰上缠着泛旧的黑色皮带,皮带已经掉漆显露出些许灰色,皮带尾端耷拉着,活像无精打采的哈趴狗的那只耳朵。看出来腰带和裤子已经有些年代了,皮带完全就扎不紧,衬衫和裤子看上去松松垮垮的,无意间发现裤子拉链已经拿针线缝了起来,纽扣也不见踪影,衬衣倒还算合身,至少不会显得过大或过小,身材体型和圆滚滚的啤酒肚子也能完美被映衬出来。
“杨老师啊,这个是于佳亮的爸爸,他们两个刚从外边回来,他想把儿子留在这边上学,刚刚跟校长商量了一下,先放到你们班给你带吧。”
“杨老师是吗,你好,你好。”
“哎,你好。”说罢杨老师伸出宽大的手掌想去抚摸下小亮的脑袋,被小亮下意识的回避了,小亮躲在父亲身后张望,可以看出还是紧张不安的。
“哈哈,小家伙看来还有点紧张,怕生,交给我你放心吧,过几天就好了,孩子嘛,都一样。”
“不,我不要上一年级,我要上二年级。”谁都没有料到小亮这时候突然吼叫起来,父亲和老师完完全全懵住了,一时间目目相视,不知所言。只见小亮指着“一年级”门牌气势汹汹地嚷嚷着。
“小亮,别瞎闹,杨老师很好的,你就跟着他从一年级开始上,杨老师说了让你做班长,你不是最想做班长的嘛。”父亲蹲下身子开导着。
“不要,我上过一年级了,为什么还要上,他们都比我小,他们会笑话我留级的,我就不去。”小亮噘着嘴,板着脸,一副正儿八经生气的模样。
在教室门口父子两个争执不下,持续了十几分钟。
“这孩子不听话,我带回去先好好说说他再带他过来,给你们添麻烦了啊。”
“没事没事的,小孩嘛,刚上学都这样,进了教室过几天就好了。”杨老师伸手牵着小亮的膀子想往教室里带“来,我带你见见可爱的同学们。”
小亮反应很快,另一只手紧紧抓住门框,开始哭闹起来“不去,我要上二年级,我不要跟着你这个秃头,我不要同学笑话我。”杨老师是个“地中海”发型,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小亮的一句“秃头”引起了教室里的哄堂大笑,小学生开始躁动起来。
他人的嘲笑和议论让小亮更加的不安,他以为大家都在笑话他,以为大家都在看他笑话,这让他更加拒绝踏入一年级的教室。人总是会这样的,在这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社会,谁都会不知不觉进入不安的焦躁和自我的防备状态,然后我们变得小心翼翼,谨慎对待每一个人,谨慎对待每一件事,我们开始顾虑很多:考得不好会不会抬不起头,不吃烟喝酒会不会让人觉得不合群,做的工作会不会被人看不起,娶的老婆会不会被人议论........凡是如此。就如同现今在一年级门口的小亮:上一年级会不会被同学耻笑?他们的嘲笑和议论是不是在针对小亮?不同的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小亮早已经主观地认定同学的议论和嘲笑都是针对他自己。或许这是先入为主唯一的好处,至少自己能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答复,不用去思考是或不是这类复杂的问题。
杨老师还是松开了手,他知道这些小学生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屁孩,而是“秃头老师”,这就是他们笑的原因,议论的点,针对的人。
小亮最后还是上了一年级。即便反抗过,最后还是要向大人妥协——这是作为小孩应该懂得的亘古不变的定理。小亮就这样渡过了开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他平凡却别样的人生。
杨老师遵守了他的承诺,小亮做了6年的班长,三年的学校值日大队长,同学们和小亮相处的也很融洽,他成绩好、性格好、幽默健谈,大家都很喜欢他,即使他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多年之后,小亮在阿翔的高考庆功宴上见到了杨老师,那是他最后一次见到他。杨老师还是一身朴素的装扮,在酒桌上显得拘束了不少,也不像原来那样会说话了,只是一直微笑。
再后来过了几年,母亲告诉小亮——杨老师自杀了,死于抑郁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