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郭思乐教授的系列书后,有些模糊的我终于对生本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我的理解是在从尊重学生生命高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为学生的乐学、好学而设计的一种教育。于是,我被其理念和教育模式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耕耘,以致有了我现在的“我的前置性小研究。
在生本教育体系的方法论中提出了“先做后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前置性研究”就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前置性研究是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对其知识的了解情况来确定,让学生自己先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设计前置性的小研究,如何使学生会做前置性研究作业呢?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会先给出自学示范:
学习内容:一个数除以小数(预习P28---P31)。
我的前置性小研究(七月大作业)学习目标:1、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旧识回顾
765÷85= 12.6÷28 =
我的解题方法是:
二.新授先知
奶奶遍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红丝绳,现有7.65米丝绳,可编几个中国结?
我是这样想的:
我的式子是:
我的计算方法是:
三.我的仿例:
四.通过学习,我的收获是:
我的提醒是:
就这样,通过学生的预习,完成本堂课内容的自学。给出一个自学模式,可以降低学生自学的难度。每次布置前置作业的时候我都会简单说一说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再比如:运算定律这一课,我会请同学们在完成小研究的时候想一想: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运算定律?在记忆这些运算定律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请把你的好方法写下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我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乘法的有关资料。可是,上课汇报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使课堂陷入了困境。一是学生不知道怎样汇报,二是那么多的资料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交流完。最后好不容易磕磕绊绊上完这节课,我的信心却降到了零点。下课后,我静下心来反思整个事件。意识到生本教育并不是一下子放开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次对学生可能找到的资料没有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交流的形式没有作审慎的计划。
根据以上经验我浅谈个人的一些关于有效性课堂作业的标准:(1)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应当起着助推器的作用,能够较快地启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有序思考,进入学习状态,最后使多数学生学会、学好。(2)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有效的前置性作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使学生愿意参与学习,愿意与同学开展交流、争论、合作等。 (3)从所学知识的核心价值来看,有效的前置性作业必然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并且为所学知识作好铺垫作用。
“一年之际,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百年之际,莫如树人。这是《管子.权修》里的一句话。可现代人却越来越追求效率、追求速度。在学校,不少老师就像包工头一样地抢进度、赶时间,以达到所谓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殊不知,教育却是慢的艺术!囫囵吞枣,孩子会成为一个容器;拔苗助长,孩子会过早枯萎;急行军,孩子会沦为一个硬盘;强注入,孩子的思维会凝结。孩子总是要慢慢地成长,“似蜗牛一样前行”才是孩子成长的常态。有一句说,孩子如花!但花期却不一样,何况有些还不是花,是树,是草,是灌木,还他们生长的规律,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生长!所以,在班上,我给每个孩子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优秀,允许他们落后,欣赏他们进步,笑看他们落伍,整个班级就像一幅山水画,虽然参差不齐,远近高低,但错落有致,方向一致。
我的前置性小研究(七月大作业)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上课体会,微不足道,表达也不够准确,但却是真的,没有一丝儿假,连“王海”也打不到我!我班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只是现在自己及班上的“花儿”都有兴趣,都很喜欢,都有劲儿。也许我与理想中的生本教育还差很远,我的现状也如同一句广告语“一直在模仿,从未追赶上”。但我会走,一直走,一直往前走,我相信,只要走下去,总会遇上盛大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