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读书简友广场
学习《德经》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学习《德经》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作者: 璞源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8-02 08:14 被阅读0次

原文:

天之道,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的规律,岂不就像拉开弓弦一样吗?

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弦位低了就把它升高,拉得过满了就放松一些,拉得不够满就补充一些。

自然的法则,是削减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人世的行为法则,就不是这样,却要剥夺不足,而用来供奉有余的人。

谁能削减有余的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领悟了自然法则的人才能做到。这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

因此有道的人生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以功自居,这是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的心得体会:

在本章中,老子将“天之道”来与“人之道”进行了对比,主张“人之道”应该效法“天之道”,透露出一种朦胧的、模糊的平等与均衡的社会理想。

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他要求人类社会也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损有余以奉天下”。这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念。

老子将天道比做拉弓射箭,太高了就放低一点,太低了就举高一些,拉得太满了就减损一点,拉得不够就补充一些。意在表明,自然大道有余而益谦,也就是说大道对满的、强的损之,对谦的、弱的益之,始终保持中和。

自然之道如此,可人们做事却恰恰相反,喜欢减去不足而补充有余。越有钱的越追求钱财,越有权的越追求权力,贪婪的欲望永无止境。结果,搞得穷人越来越穷,不得已揭竿而起,推翻压迫者,重新分配。

但有智慧的圣人就不同了。当自己满足时,他们决不去炫耀,反而会贬损自己。一旦自己有余时,就会把多余的东西补给那些欠缺的人。这样贬损了自己,别人也得到了好处,那么你与别人的关系自然也就好了,自然不会产生什么矛盾、有什么争斗了。

一个人贬损自己而不去炫耀,他就不会自满,不会因骄傲自大而失败。一个人减损多余,如头上的光环,诸多的钱财、权力等,给予那些需要的人,那他就会获得更多的人情。谁如果同时具备了以上两者,那他就会过得幸福而美满。

相关文章

  • 学习《德经》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原文: 天之道,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经: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元德。

  • 共学《道德经》第77天

    共学《道德经》第77天2022年5月3日 第七十七章为而不恃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 学习《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为而不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

  • 百字瞻瞻27: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 . 第十章》 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

  • 读《道德经》有感

    先哲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生养而不据为己有,使之繁盛...

  • 《道德经》智慧: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道德经》说: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意思是: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 道德经之玄德

    玄,在道德经里就是指最高的含义。 何为玄德?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懂归律,听天性,...

  • 德是道的体现,道是德的本体|书法家杨凡采风路上

    《道德经·第十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意思是说:“道”...

  • 长而不宰

    生而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德经》 “他的前期的诸姿态,遂为他的小品文的盛名所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德经》第七十七章 为而不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vd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