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食小记》:记忆中的美食

作者: 怪鸭帆 | 来源:发表于2016-11-13 21:27 被阅读269次
记忆中的美食

近来总是不按时吃东西,我决心要做点改变了。起床,给自己煮了一碗面,还加了一个蛋。面里混和着的鸡蛋有母亲小学时候每天早上煮快餐面的味道。我历来早上没有胃口,今天也是。

小孩子嗜睡,那时候每天被母亲从睡梦中叫醒,睁开眼睛天都还没亮。我们那栋楼入学的小伙伴们就喧闹着起床了。那是共用的洗脸池,一排五六个的水龙头,大伙排着队轮流洗涑。

开始的时候,母亲都早起给我和妹妹煮泡面。后来干脆就在学校食堂吃早餐了。每人带着一个不锈钢碗。每天去到学校第一件事是排队吃早餐。有汤粉有干捞粉,每周还有一次豆浆油条。

那时候是凭票去领早餐的,上边写着粉面或是豆浆油条还有日期,每天下午快要放学,就由生活委员去后勤部领取餐票。也记不清是谁那么乖巧听话的当上生活委员为大家服务那么多年了。

刚开始的时候,大伙对于豆浆油条似乎有一种新鲜感,学校也格外看重。显然每周一餐的豆浆油条是难得的特例。学校亦不让学生私自使用餐票。后来,我们慢慢的倦怠了,这是南方人饮食习惯的问题。就拿我来说,如果吃了甜食,就得再吃点咸的。要不会感觉还没把胃给招待好。后来干脆我豆浆油条都不吃了,跟别年级的人交换粉票。也有把豆浆票留下来,等哪天想吃了偷偷改日期。我就有几次日期改动痕迹太明显被饭堂的阿姨抓个现形的经历。饭堂阿姨总是训斥几句就过了。可能看我长得比较可爱。

记忆中的美食

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吃的汤粉制作也没甚复杂之处。饭堂阿姨们熟练地将分好的米粉放在斗笠里,浸入热水中,快速地抖动几下。将过了水的米粉放在我们的碗里,在粉上洒一勺肉沫,再加上一瓢汤。一碗肉沫米粉就这样形成了,起初还有点豆角黄豆之类的配菜,后来连干脆配菜也没有了。

这碗粉虽然简单,却让我们吃了好几年丝毫不感到烦腻。精华在汤头和肉沫里。那一锅锅的筒骨汤是辛勤的工友们凌晨三四点就起来熬制的,加上特制的调料,在大火上翻滚了几个小时的汤头已经变得浓郁醇厚。肉沫则是剁得细碎的肥瘦混和的猪肉。加上酱油蒜米,在大锅上一炒,油香四溢,再加上几瓢清水,很快就炒出浓密粘稠的肉沫。浓汤加肉沫,一股浓郁鲜香的骨头的味道和碎肉的猪油香味顿时溢满唇齿之间。

要是有干捞粉更好,我就是从那时候培养起吃干伴粉的习惯的。直到现在仍然喜欢吃类似意大利面的食物。干捞粉做起来也是很简单,直接在粉上头淋上肉沫汁,再淋上一大勺子调好的甜番茄酱。甜咸相合,略带酸味。可我总觉得份量太少。每次吃干捞粉,没等到放学就肚子饿。但这并阻挡不了我吃干捞粉的喜好。后来不知不觉中,干捞粉就消失了。直到现在还很怀念那个味道。

记忆中的美食

至于豆浆油条,在吃了许多豆浆油条之后,除了梧州的"冰泉豆浆"。现在想来,小学时候吃的豆浆油条是难得的正宗货了。滚烫的乳白色豆浆浓郁芬香,浓浓的豆子的味道。那时候是绝对没有任何添加剂的。从原料的选择到制作过程都是纯手工的,最能体现食材本身天然的味道。

油条也炸得金黄诱人软硬适中。把油条泡在豆浆里,待焦黄的油条吸饱豆浆,一把塞进口中,瞬间浓香四溢,这是黄豆和麦子的结晶。当然我不能这样多吃,会感到一阵因油腻造成的虚饱,反倒落得肚子空空的。我最喜欢的是把一半油条留着,在课间慢慢咀嚼,有一股咸香的面粉味道,一种奇妙的满足感。

后来长大了,最让我记忆的是已经解散了的国营饮食服务公司的卷筒粉和包子。随着年纪见长,家长给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这时候我就经常在外边吃早餐了。每天早上路边排着长队在一个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柴火的摊点前面。

那是做卷筒粉的摊点,那位胖胖的阿姨熟练地把舀起一勺米浆将托盘铺满,打开热气蒸腾的抽屉,把托盘塞进去。再用钩子把蒸熟的托盘从别层抽屉里拉出来。把托盘往桌面洁白的棉布上一扣,米白色的晶莹粉皮瞬间滑落出来,添上炒好的碎肉、木耳、玉米、豆角、胡萝卜等馅料,麻利地把粉皮卷起来。一条粗壮硕大的卷筒粉就这样做成了。食客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酱油、酸甜酱、辣酱等辅料。

记忆中的美食

一口咬下去,粉皮筋斗耐嚼,馅料油汁饱满鲜活美味。就是这样简单的馅料跟特制的米粉皮搭配起来,却有难以语言的味道。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卷筒粉,精选高纬度阳光下的秋米,严格的水米配比,人工石磨的米浆,粉皮用柴火蒸熟,馅料亦炒得一丝不苟。两条吃下来,已经把肚子撑得饱饱的。这样的美食如今已经难以寻觅。

包子摊就在卷筒粉摊旁边。同是国营企业饮食服务公司开的。那时候的面粉没有像现在分的那么精细,有高筋中筋低筋什么的。纯粹是工友们根据面粉的筋斗程度添加泡打粉发酵而来。这里的包子面貌粗犷,略微带点面粉原本的泛黄色。这里就售卖三种包子,叉烧包、豆沙包和萝卜干陷的包。叉烧包和豆沙包是我百吃不厌的。

记忆中的美食

精心烤炙过的叉烧肉深得粤菜的精髓。叉烧肉烤炙得诱红,走近就有一股烤猪肉的淡淡香味。切开来,里边是粉白色。说明外边的调料已经入了里内。制作叉烧包得用肥叉,把肥瘦相间的叉烧肉剁成得细碎,作为馅料。这个馅料就是精华。蒸够一定时刻,肥肉部分被蒸出了油。油水浸入了包子的表皮,带有标志性的深褐色。冬日的早晨,拿着热腾腾的包子到手里,一口咬住这深褐色的皮薄部分,满口鲜甜的油香简直是人间美味。

后来,国营饮食服务中心改革了,最后解体了。这些传统美食也因各种历史和个人原因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市面上的美食种类更加繁多。只是少了那种匠心,多的是各种添加剂、 各种偷工减料、各种敷衍了事。人们已很难再吃到记忆中那些真材实料的美食。

相关文章

  • 《寻食小记》:记忆中的美食

    近来总是不按时吃东西,我决心要做点改变了。起床,给自己煮了一碗面,还加了一个蛋。面里混和着的鸡蛋有母亲小学时候每天...

  • 边走边吃:深水埗美食之旅

    美食,让人感到快乐。近年,不同种类的食肆于深水埗区开设,中式、西式;传统、创新等都有,只要跟着小记的美食地图走一圈...

  • 亲爱的旅人

    听说在运城的袁家村里走一走,能看到现实版的《千与千寻》,食男食女们沉浸于街道两旁的美食中。只不过《千与千寻...

  • 记忆中的美食

    暖瓶里的白米饭 没错,白米饭是放在暖瓶里暖熟的。小时候的我们,常常是吃了这顿,没了下顿。一家八口...

  • 记忆中的美食

    日更群里,有人发出了自己正吃的美食,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附和响应者众多,索性也写写自己记忆中的美食吧。 打小最喜欢...

  • 记忆中的美食

    时间像指间的流沙在不经意间流逝。一转眼,冬季又来到了。一看到冬季这个词,人们总能联想到寒冷。但我却不一样,我总会...

  • 记忆中的美食

    在我们生命中,一切美好的回忆似乎总与食物有关。 苏东坡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巨匠,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美食...

  • 记忆中的美食

    记忆中的美食,番薯片一种本土农村的美食,每到番薯丰收的季节,农村里总是会大量的做这款美食,孩提记忆中,表哥...

  • 记忆中的美食

    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老家的山沟里长大,那时候爷爷奶奶还年轻,不像现在已经走不动多远的路了,走一会歇一会。那...

  • 记忆中的美食

    说到最喜欢吃的菜!我真的回答不上来。荤菜类,我喜欢海鲜水产类,因为生活在海岛,吃这些东西也方便。不过都是近几年的生...

网友评论

  • 祈妖乖:看得我眼眶湿了,不知为何,脑补一副自己在另一座城市吃着小食,安静平和,回头自己的亲人爱人在身边。这么年轻我就想那么远的事儿了,美食勾住胃,也勾回忆。
    怪鸭帆: @祈妖乖 😊
  • 莹莹in:记忆中的美食,想想就流口水啊

本文标题:《寻食小记》:记忆中的美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mwc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