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35119/100bdab301d0e67c.png)
原创申明:本文参加“423简书故事节”,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
我出生在农村,农民的家庭,所以很平凡。平凡人做平凡事,基本上没什么欲望,没什么奢求——这是老王叔的口头禅。
贵州的山很大,到了冬天天气很冷。我住的那个地区主产玉米,马铃薯、红薯、高梁、大豆等农作物。大米,大米在我们小的时候,只要听见这个名字就会兴奋起来,因为我们那里根本种不出大米。要是能饱饱地吃上一顿大米饭,那简直是人间美味,睡着都会笑醒的。妈妈知道我很喜吃大米,但是又买不起给我吃。就常常逗我说:“你那么爱吃大米饭,长大把你嫁到水田坝去吧”水田坝——我们那个地方一个可以种植水稻的地方。开什么玩笑,我一个纯爷们儿,怎么“嫁”昵?真是拿我寻开心。为了能让我吃上大米饭,妈妈把白色粒皮的玉米在石麿里碾成比大米稍大一点的颗粒,用温开水的浸泡后,放进饭甑蒸熟。那味虽然和大米差不多,但还是有区别的。可是,这那种年头,能吃上这样的饭,就已经很不错了。
我家住的那个村庄非常偏僻,离集市有大约二十多里路。最让人头疼的是没有学校。去上学要走好几里崎岖的山路。到了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泞。那路面啊,滑得像脚底抹了油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被摔个四脚朝天。特别是冬天,凛冽的寒风吹起地上的积雪,纷纷迎面扑来,把手和脸打得像针刺般疼痛。。要是一不小心摔在地上,疼得半天都爬不起来。可是,为了读书,还是每天这样艰难地走着。
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来解决冬天上学的困难:我家有一头小黄牛,我早上起来就骑着它去上学。快到学校的时候,我就在把它拴在树上,把牛绳放长一些。这样,它既不会走丢,又可以自己吃草。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我又骑着它回家。这样,我家的这头小黄牛就成了我代步的车。一开始,村里的人们见我骑着牛去上学,他们都经常对我指指点点,有的甚至棒腹大笑。日子久了,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但是,他们还是给我起了一个令我讨厌的绰号“牛娃”。说实话,我们这些穷山区的孩子们真是够可怜的。像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上学,真是非常的不容易啊!那种痛苦,只有老天才会知道。
教学楼非常简陋,确切的地说是破烂不堪。听老人们说,我们现在的教学楼以前是一座庙,解放后才改成学校的。冬天,寒风从破烂了的板壁窟窿里吹进我们的教室里,冷得同学们全打身哆嗦。但只要一想起我自己的家庭是何等的清苦,父母为了我念书是何等的辛苦,,就会皱着眉头去克服一切困难。
古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懂事的特别早。每逢星期天,都会主动到山上去割猪草(猪草—猪喜欢吃的野菜,猪草这个名称是贵州的土话。)来喂猪。如果近处山上或地里的猪草被别人割光了,就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割,最远的地方约有十来里路,一早上最多割一小竹筐,把猪草送回家后,下午再去割。但是,十几里路已经超出了自己村子了范围了,千万不能到人家的庄稼地里去割,只能到山上去寻找。否则,会遭到主人的咒骂。严重一点的,还会被打一顿,而且把你割来的猪草没收。就有这样一次,我到十几里路的下水村去割猪草,看见杨之用家红薯地里的猪草绿荫荫的一片。由于一时兴奋,就管他三七二十一,闯进去就割。你猜怎么着?我还没有弯腰下去割,就被杨家的大儿子抓住了。他没打我,但是他把我从山上割来的猪草没收了,真是得不偿失啊!最后他还很凶很凶的警告我,如果下次他再发现我在他家地里割猪草,他不但要没收,还会把我捆绑着送到公社(公社—相当于现在的镇政府。)去。从此,我再也不敢到下水村去割猪草了。
那时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因为啊,大家都贫富差不多。
我记得,每一大清早,老王叔就赶着成群的牛羊上山放草了。
老王叔四十多岁,个头高挑,头发花白。一张国字脸,眼睛里闪烁着忧郁的神情。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一直都没有成家。听妈妈说,老王叔是我们上一个生产队的人,因为他父母早故。他原本有两个弟弟,但是在闹饥荒的时候饿死了。无亲无故的老王叔,只好到我们长树田生产队投靠他舅舅。不幸的是,他才来不到一年,他舅舅和舅母也相继去世了。舅舅和舅母去世后,他表兄弟看他非常不顺眼,就把他赶出了门。无奈之下,他只好在我家不远的地方自己筑了一个土巴房来居住,算是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了。
为了提倡人人能识字,生产队办了夜校,免费让人们晚上去学文化。老王叔以前读过两年私塾,他就成了夜校的老师,这样,我们生产队的人才开始关注他和尊重他,连他表兄弟也、后悔当初把他撵走。日子一久,人们才慢慢发现,老王叔不但会认字,他还会打算盘、画图、写诗、唱歌、弹月琴、吹笛子等。他的名头传到区里,当时的赵区长亲自到他家找到他,通过对他文化程度的考核验证后,就一下子任命他做了我们大队的会计。那时候,有文化的人才可以说是非常的稀缺,所以,老王叔在我们那个地方还算是非常吃香的。他作为大队的干部,本来可以不下地干活了,但他闲不住,总是每天都要把集体的牛羊赶到山上去放。他说,这样可以让小孩在家里自己识字。
老王叔把牛羊赶到山上后,习惯性地先抽几口叶子烟,然后再把牛羊分散去不同的地方去吃草。让牛羊们去吃草后,就看一会儿书。他觉得开心的时候,也会打开本子写一些东西,自我娱乐一小下下。
一天,我闹着要和老王叔上山去放牛,他爽快地答应了。
这是一个三月的早晨,天气特别晴朗,天空中布满了朝霞。霞光映在小河里,非常的美丽。大地、山川、树木也被染得红红的,好像给它们披上了一件红红的衣裳。
这个早晨,老王叔的心情特别好。他一面非常娴熟地赶着牲口,一面给我讲一些小孩子爱听的故事。我对他讲的故事听得很入神,有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走着路。听到最精彩的地方,要么赞上两句,要么反着脸看着他那张慈善而严肃的脸和他那双充满着忧郁的眼睛。他讲故事讲累了,就对我说今天不讲了,改天还有更精彩的讲给我听。我答应了,他满意地笑了,夸我很懂事,很乖。
“土地马上就要承包到户了!”老王叔突然对我说。
“土地承包到户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啊,不太懂。”我反问,用疑惑不解的眼光看着老王叔。
老王叔和善地笑了笑:“土地承包到户就是把集体现有的土地按人口的方式分配给大家,然后自己种自己的土地,再也不像现在这样集体干活了。这是中央的政策,叫做‘土地承包责任制’。到那时候,你们这一代娃儿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我听了他的话,差点没高兴得跳起来:“这样太好了,意思是说,到时候,自己种自己的土地,收了多少粮食都是自己所有。还有就是,谁也不敢管谁,再也没有劳力大小之分来评工分吃饭了。是这样吗?老王叔。”
“基本上和你说的差不多,但是,要向国家交纳公粮和农业税收什么的,其它的相关规定和条款我忘了。”老王叔笑着回答我。
没事的时候,我就陪老王叔上山去放牲口,或到他家去找他。慢慢地,我发现老王叔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他脑子里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由于我天性好奇、好学、好问,非常和他的胃口,所以,他非常喜欢我。他说男人要有讲什么“三纲五常”。我问他,什么是三纲五常?他的解答很仔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智、礼、义、信。三纲五常虽然是封建儒家思想,但它也是用来规范社会道德和理念的一种法则。人之所以和牲畜不同,就是因为人懂得三纲五常。我们中国之所以有几千年的文明文化,就是因为是用三纲五常来约束了人们平时的行为规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三纲五常早源于孔子,以前的“三纲”是这样的: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虽然现在是新时代,新思想,但三纲五常的道德规则只要经过一些删节后,我们还是要遵守的。还有,我国的法律基本上是在道德的基础上建立的,它里面包含了很多道德观念的因素:主要是让人们有序地生活、辛勤地劳动、努力地发展……法律它是用来捍卫国家尊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有力武器。不过,这只是我片面的解释。如果你要真正地了解我我国的法律,那么,你必须专业地,系统性地去学习它,不然,你是没有办法去了解它的真谛的!……
网友评论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的走👻👻👻。
轻轻的一声问候,希望你欢喜。
清清的海,只是为了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