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简 • 茶茶故事
喝茶真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半壁房檐待月明,一盏香茗酬知音!

喝茶真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半壁房檐待月明,一盏香茗酬知音!

作者: 悬剑问茶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9:07 被阅读55次

对于饮茶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来人们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

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即宋徽宗)时盖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指出,“茶味至寒,宜于精行俭德之人,古人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津。

古代的文人们饮茶特别注重环境、氛围和人品。明代的冯正卿在《岑茶笺》中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中有“一无事”,“二佳客”。如明·许次纾《茶疏》中“宾朋杂沓,止堪交错就筹,乍会泛交,仅须常品酬醉。惟素心同调,彼此畅适,清育雄辩,脱略形骸,始可呼童费火。”一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只能在一起饮酒,而只有志同道合、谈话投机的人在一起饮茶才能品味到茶的真谛。

唐代的茶文化与品茗艺术,已成为骚人墨客、文人学士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品茗不仅给他们增添生活情趣和精神愉悦,而且也给他们带来思想超脱和创作灵感。因此,在他们的诗文中常有咏茶佳句:

1、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春夜茶吸》有句云:“泛花邀座客,代饮引清言。”描绘出邀佳宾品茗赏花,娓娓清谈的盎然乐趣。

2、杜甫的《进艇》诗云:“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茗饮蔗浆携所有,瓷婴无谢玉为缸。” 叙写出与家人品茗的欢快情景。另有“落日平台卜,春风吸茗时”的诗句,也享受到品茗时心神的陶醉。

3、韦应物也有咏茶诗云:“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4、皎然说得更妙:“一饮涤香寐,两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

历代文人爱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茶诗词。与宋代品茗风尚的广为盛行相呼应的,是此际有370多位爱茶人写过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理论专著等相关著述,其中茶诗、茶词有一千多首,是唐代的两倍。众多的茶诗、茶词之作,从茶的制作、茶艺、茶道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品茗风尚。

唐人对茶芽不大拣择,挺拔者即为佳。宋代以后,拣择甚为精细,以芽的形状老嫩来分别品级。一般说芽越嫩茶愈佳,常以旗枪、雀舌来称呼。旗枪,如矛端又增一缨。

1 王得臣《枪与旗》曰:“闽人谓茶芽未展为枪,展则为旗,至二旗则老矣。

2 林圃《尝茶次寄越僧灵皎》有云:“白云蜂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3  宋祁《通判茹太傅惠家园新茗》:“雷鼓殷山春,枪苗第一新。

4  余腈《贺孙抗员外春昼端居》:“僧来便学尝茶诀,白乳旗枪带露收。

古人饮茶,向来讲究用具,早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二十四种茶具。宋代由于采用点茶法,茶具也随之变化,比唐代更多而更加精致。

”是在宋代诗词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工具。

① 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十二》云:“轻瓯浮绿乳,孤灶散余烟。

② 丁谓《昼寝》谓:“饮食缓行处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

③ 吴文英《水龙吟·惠山酌泉》:“二十年梦,轻瓯素约。

④ 陈崖《煎茶峰》谓:“碧玉瓯中散乳花。

⑤ 方岳《刘逊子架阁饷江茶》谓:“雪瓯如此却无诗。

⑥ 姚述尧《如梦令·寿茶》谓:“采仗挹香风,搅起一瓯雪。

① 蔡襄《茶录》云:“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所以又叫汤瓶。

② 赵相《饮茶》云:“僧敲灯里火,瓶汲竹根泉。”此瓶可能是瓷瓶;

③ 苏轼《试院煎茶》谓:“银瓶泻汤夸第二,为识古人煎水意。”(银瓶);

④ 司马允中《陆羽井》谓:“只今此味属谁论,自把铜瓶吸新渌。”(铜瓶);

⑤ 陈郧《分水道中》谓:“旋借沙瓶吸涧泉”(沙瓶);

⑥ 舒檀《醉花阴·试茶》谓:“香雪透金瓶,无限仙风。”(金瓶);

⑦ 秦观《满庭芳·茶词》云:“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足见茶瓶使用之广泛。

茶文化中十分有趣的斗茶盛行于宋代,即以茶花沫饽较品质之高低,要碗色与茶色和谐或形成鲜明对比,故而宋人重视瓷品的运用。

1 宋庠《新年谢故人惠建茗》谓:“左沥沸香殊有韵,越瓷涵绿更疑空”。带绿的瓷具更增添了茶的色彩与韵味,真是色香味俱全。

2 杨无咎《朝中措》谓:“春雪看飞金碾,香云旋涌花瓷。

3 曹冠《朝中措》谓:“金箸春葱击拂,花瓷雪乳珍奇。

4 王千秋《醉蓬莱·送汤》有云:“冰瓷对捧,神仙标致。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色彩的协调给人以一种和谐美。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谈到茶事的有300 多处,内容牵扯到茶类、水品、茶具、茶礼、茶俗等方面。作者曹雪芹在开卷中就说到“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用“香销茶尽”为荣宁两府的衰亡埋下了伏笔。在整个情节展开过程中,不时谈到茶,更塑造了心性高洁,精于茶道的“红楼诗仙”妙玉。

最为经典的当为第四十一回曹雪芹极力描绘的“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精于茶道,对饮茶的茶具、泡茶水,以及茶叶都是很讲究的。妙玉“天性怪僻”,茶是她寄托思想和情感的物质载体。妙玉在用茶招待贾母一行时,将茶具分为三档:给贾母的是精细绝伦的名品成窑五彩小盖钟,给宝钗的是颁瓟[bó]斝[jiǎ],给黛玉的是杏犀盉[hé],而给宝玉的是绿玉斗后又改为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给众人的是一式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如此配器,是精于茶艺的一种体现。妙玉打趣宝玉:“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在平常人,饮茶只不过是解渴之道,妙玉则是把饮茶提升到了艺术唯美的境界。 泡茶水上面,妙玉用“旧年蠲[juān]的雨水”奉老君眉给贾母,又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黛玉、宝钗、贾宝玉。

古人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天泉,能免除污染,是最好的洁净水,最宜沏茶。“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便冷笑说黛玉。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妙玉对水的研究,甚至说苛刻,还有她这方面的知识是多么渊博。林黛玉竟然尝不出这不是旧年的雨水,而是五年前梅花上的雪水。尝不出这个茶水,就被妙玉称为“大俗人”。林黛玉向来被认为是清高之人,是脱离于尘世之外的人,竟也被称为“大俗人”。透露出妙玉所选之水的纯净,更透露出煎茶用水“清轻甘洁”的传统审美。

品茶如品读知己,品读一篇深邃的美文。杯水如名淡,雅兴自然浓。细细观赏那一弯弯的碧绿,或清新高雅,或芬芳馥郁,香飘室内外,味醇一杯中。端起茶杯,轻吹杯口,水面轻波微浮,茶叶聚散浮沉,忽而簇拥,时而分离,像是幽雅的轻舞,又似对命运的抗横, 慢慢饮嗜, 浅浅的苦涩在唇间荡漾,轻轻咽下甘醇爽口,茶香浸入肺腑荡涤一切尘埃,洗去浮躁,沉淀思绪,纯净心灵,真可谓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

运营:净心茶行

相关文章

  • 喝茶真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半壁房檐待月明,一盏香茗酬知音!

    对于饮茶的历史发展进程,历来人们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 宋人蔡条《铁围山丛谈》中曾说:“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

  • 一吻定终身

    十年征战翼孤魂,八载渡劫修乾坤。 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盏清茗酬知音。

  • 农人茶坊——做自家的古树茶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自古以来,以茶为友便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有这样两位同窗兄弟,怀着对茶叶的热爱。...

  • 读书笔记(26)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2、真正的精神强者必是宽容的,因为他足够富裕。嫉妒是弱者的品质。 3、一切高...

  • 滨海大地盛开的一朵花——白首乌花茶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花茶酬知音。 ———— 佚名 起源 滨海是中国唯一首乌之乡,中国白首乌的95%出产在江苏省滨...

  • 茶联02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3)卧云歌...

  • 人生百态思如茶

    古诗有云:“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可见君子之交淡如水,身居深山陋室,亦能心境自如,待明月升起,沏上一壶...

  • 我和你结缘,你和我相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2018年我与你相识,算起日子我们也整整认识了2年多了,2年的时候是多么的美好,...

  • 茶韵悠然

    从来向往茶一盏。袅袅茶香,一不小心就感染了一室清雅。 不知何时,与友人再不见了“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 感恩南木茶堂,一路有茶,一路有你

    文/青翠紫丁香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在繁杂岁月里,有爱、有恨、有暖、有香;有你,有月。有茶相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喝茶真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半壁房檐待月明,一盏香茗酬知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l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