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至五章

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至五章

作者: 读书的Sloth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19:25 被阅读0次
    #心理#  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前情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

    “合作”

    去做心理咨询的理由有很多,归根究底,是为了帮助自己。

    蛤蟆先生听从朋友们的话来到了苍鹭的咨询室,但在一开始,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咨询室外,他听从朋友们的建议或指令,而在咨询室内,他则希望从苍鹭那里获得这些。但是苍鹭拒绝了他,并表示——

    “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如果我们约定要合作,就需要拟一个合同,咨询结束时,我会把收据寄给你。你看,这并不是钱的问题。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合作”,意味着他将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意味着他要主动去发掘、思考、行动,意味着他要为自己负起责任。

    这对于习惯了顺从的蛤蟆来说有点困难,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或许——决定自立——这是他少有的自己决定去做某事,一件大事,一件开始了就再也不会倒退的,将会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儿童自我状态”

    “儿童是成年人的父亲。”

    最初的我们,是一个幼小脆弱、依赖他人(尤其是父母)而生存的婴儿。这样的我们拥有几种基本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恐惧、愤怒。这些情感,构成了所谓的“自然型儿童”

    而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为我们的行为模式。每个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努力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些相处方式,依据不同的反应做出反应,进而发展出不同的行为模式。与“自然型儿童”相对的,这就是“适应型儿童”

    第五章图示。“儿童自我状态”下的两种类型。

    这些行为模式构成了自我的核心,当我们长大之后,面对生活,“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至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oh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