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新记之回乡之路

作者: 随园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21-01-18 06:19 被阅读0次

随园少年家乡在荆溪西厢的P镇后谈村,1981年考取大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报到了。P镇就在老104国道旁边,原来有一个汽车站,属于江苏省车队的,建周的表兄在那里负责检票、卖票。随园少年从后谈村到汽车站大约三里路。

随园少年记得应该是九月十号左右报到。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来的有行李的编号,好像是十二号或者十六号。随园少年是九月九号那天去P镇乘坐长途汽车的。那天是父母亲一起送到车站的。他们帮随园少年扛着一只帆布箱子—那是姨妈家赠送的礼物。提前了个把小时左右。终于等到那辆绿皮解放牌公共汽车,与现在的公共汽车相比简直就是侏儒一般的东西了。随园少年上车后发现地面几乎没有插足的空隙了,当然也就没有放置行李的地方了。随园少年发现一个与自己同样编号的箱子,于是想搁置一下自己的帆布箱。

谁知后面一个瘦瘦的少年和矮墩墩的小胖子大声说:哎哟!不行啊!会克坏掉的!

随园少年比较尴尬,初次出远门,毕竟没有见过世面。有些发讪。最后没有办法,先找到自己的座位再做打算。于是在靠近门口的横杠边坐下了,并且让自己的帆布箱紧贴着自己的脚边,乘坐那辆解放牌摇摇晃晃地走了大约四个小时抵达一个高大的城门,听车上人说那是中山门了。不久车子在总统府边上的汉府街停留。有一些人下车,顿时车子空了不少。随园少年可以把帆布箱平放在地上了。

解放牌继续沿着宽阔的马路爬行,马路两旁都是高大的树木,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法国梧桐树。不久就到达目的地中央门汽车站。拎着行李箱走出出口处,有接站的同学呼喊: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学生到这里来乘车!

随园少年顿时觉得很温暖!感觉自己有了组织和依靠了。

这种感觉至今依然没有消退,这是随园少年从荆溪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一步了!

这艰难的一步是邓小平给予随园少年的呵!

报到以后发现乘坐同一辆解放牌的没有让我搁置行李箱的瘦子K和胖子Z其实跟随园少年是一个系的,K还是一个班的。Z则是另一个班的。不宣。

随园少年心里想难道他的箱子里面放的是恐龙蛋吧……

那天中午去食堂吃饭,我们只知道一列纵队排列在一个窗口买饭。全都不敢到另外一个窗口!

后勤人员招呼说只要空的都可以购买的!

因为我们来的迟了,只有一个荤菜—干切香肠,加上一个青菜或者白菜,饭是蒸好的一块一块的。随园少年第一次吃到了美味可口的香肠!那是随园少年看过的电影《奇袭》里面美国大兵一手吃香肠一手喝啤酒的形象,今天终于体会到了!

第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了。时近年关,随园少年虽然已经属于吃公家饭的人了,可是口袋里还是没有什么多余的钱。学校发了几张烟票,购买了两包长江大桥牌和雪峰牌香烟,几包花生米,也算是过节的礼物了……

随园少年是班里的生活委员,负责发放饭菜票以及预定车船票的工作。由于大家都是初次出远门,回家的心情非常迫切。购买车船票的很多,随园少年必须登记好了,收取钱款,再到随园行政楼的西门外排队等候,各运输公司都在这里设置了售票窗口。等轮到随园少年的时候,差不多到临近晚饭的时间了。买好了票还要一张一张地分发到各位同学的手上。

回家的那天夜里大家都没有心思睡觉了。打牌的打牌,吹牛的吹牛,唱歌的唱歌,散步的散步,总之就是不想睡觉。回家的兴奋感导致整个宿舍楼彻夜不眠。《北国之春》的歌声到处回荡。到一两点钟就开始出汉口路后门,去乘坐十三路公交车到中央门汽车站。

随园少年记得第一次回家应该是五六点钟的班车,天气阴暗寒冷,我们都在东门外广场排队等候,尽管寒风凛冽,心里却是热乎乎的。也舍不得买东西吃,就这样一直等到进站坐上自己的位置,等待汽车发动的瞬间,心情依然激动呢!

随园少年第一次回家是携带一个印有上海外滩图案的软体旅行袋,灰色的,里面放了好多东西,部分是食品。但是量很少。囊中羞涩嘛!

这次回家与上次进城感觉截然不同了!不说是衣锦还乡,至少已经没有了那种生涩的感觉,已经比较洒脱了!毕竟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父母兄弟相聚格外亲热,物资虽然不丰富,其乐融融。

走亲访友,拜年会客,不久要开学了。

第二次上南京,是从溧阳丁老师家里吃过午饭后从溧阳汽车站上车的。记得车票钱是两块九毛五,比P镇便宜两毛钱。这个倒不是问题。而是随园少年的恩师丁老师格外器重自己,所以随园少年对丁老师从不见外。再说丁老师居住的周家园离开汽车站只有几步路。

最艰难的那次回乡应该是1989年春节,那个时候女儿出生不久,还在怀抱之中。那次没有买到P镇的票,只能到溧阳汽车站,下来后找到丁老师借了自行车,前面大杠上放置行李,后座上妻子怀抱女儿,一路骑行,大约一个小时才回到家。回南京的时候遇上大雪,乡间小道上随园少年只能推着自行车走,头上直冒热气,衣服都湿透了。走上104国道才能骑行。

三个人回到南京自己的家中已经筋疲力尽了!

……,……

后来随园少年自己买车了,回乡已经不是问题了。

高铁开通后回家乡几乎等于市区公交一样方便了,到溧阳南四十分钟就可以了!

随园少年坐在学士阁苦楝斋中,坐拥书城,回忆往事,不禁唏嘘不已……

相关文章

  • 西厢新记之回乡之路

    随园少年家乡在荆溪西厢的P镇后谈村,1981年考取大学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报到了。P镇就在老104国道旁边,原来有一...

  • 西厢新记之娘舅家的度酒

    西厢新记之娘舅家的度酒 今年春节回乡,因为必须到已经拆迁在县城居住的舅母那里拜年,驾车经过娘舅故居,可惜只剩下一堆...

  • 西厢新记之调动

    随园少年八五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分配到金陵B区工作,对象则分到苏北H市教育学院教书。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解决分居两地的...

  • 西厢新记之缸

    天气很冷,走在路上耳朵冻得生疼,很久没有这么冷的天气了。随园少年昨夜梦见江警官他们到铁路边上的一个叫南史里的竹林里...

  • 西厢新记之钓

    今天收到隐庐书斋对随园少年的《西厢新记之调动》的简书贝奖励,很高兴。本来随园少年已经基本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只...

  • 西厢新记之超支

    那天随园少年走过收发室看见黄师傅他们正在聊天,话题是他作为知青下放到安徽某地如何如何艰苦等情况。随园少年静静地听了...

  • 《西厢记》介绍以及昆区特色研究

    西厢记 《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普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北调之祖”、“北词之首”、“...

  • 西厢新记之乌鱼汪

    随园少年的家乡在荆溪西厢,那里河流密布,人们与水毗邻而居,出门就是河流湖泊。 有水就有鱼虾之属,随园少年少年时代徒...

  • 国学经典系列之四大名剧

    《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

  • 西厢新记之生命的基石

    随园少年的家乡在荆溪西厢,父母都是面朝黄泥背朝天,依靠十粒指头土里刨食,老实本分的农民。 母亲年轻时遇人不淑,改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厢新记之回乡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tz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