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贤对话 与经典同行

一:《庄子》其书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其中,内篇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有七篇;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一起并称为“老庄思想”。和儒家、墨家形成鼎足之势,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

二:庄子其人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68年之间。关于庄子生平,人们知道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楚国贵族,因战乱逃往宋国,在宋国当过漆园吏。

内篇
第一篇:逍遥游
——没有约束,悠闲自得地畅游于自然和社会的意思。
1、很科幻的第一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小结:
不要给自己的思想设置太多条条框框,永远不要失去想像力、好奇心,给自己一双梦想的翅膀吧。
2、厚积才能薄发,人生亦如此。

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
小结:
行有余,多学习吧。
3、大小有别,人与人也一样存在境界上的差异。

举例1.蝉与斑鸠满足于活动在自己的小环境,讥笑鹏鸟远徙南海之举。
举例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举例3.斥鴳——生活在小池泽中的小雀,迷惑鲲鹏的所为。
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以寒蝉之命短,论彭祖之长寿;以蝉鸠的见识,猜度鲲鹏的境界。小者的愚昧和见识短浅一览无余,反衬出大小境界不同的巨大差异。

小结:
人生犹如长跑,不要程一时之快,不计眼前得失,不要做目光短浅之人,积蓄力量,行稳致远。
4、与自然合一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我生而平凡,这三者都是世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做为自己,我只能说朝着这个方向去修为。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无所依附,无所依赖的自由,也是我们常人很难做到的。因为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迎合世俗观念,为自己设定重重目标,种种界限,在我现在的认知里,这世界上好像没有绝对的自由。
另外,书中有一段品读对“随心所欲”的解释让我印象深刻。说:“随心所欲”毕竟以“欲”为前提,心中有欲则心必随欲动,受制于欲。
小结:
这样的境界我们虽然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获得通达恬淡的内心,心通达了,人生也随之开阔,心恬淡了,烦恼必然减少许多。
5、知足的智慧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我们的忧郁愁苦,很大程度是因为欲壑难填,因此不要沦为欲望的奴隶,迷失自我。
小结:
取生存之所需,不为虚妄之名所累,
6、思想精神达到一定境界才能感知到美的存在。
书中这一段一个人物让我眼前一亮,他曾在论语中出现过,还对夫子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楚国狂人——接舆。

接舆——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肤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肩吾用世俗之眼观神女,无法理。
连叔用道之眼观神女,才观到了神女身上蕴含的大美。
小结:
提升自己 终身成长
7、有用和无用

例1.瓠——惠子看到葫芦只知道用它盛水,若不能盛水便断定葫芦无用,而庄子从葫芦的特点出发,指出不能盛水的大葫芦可用来“浮乎江湖”。

例2.樗——臭椿树。木质差,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而庄子说:若把它种在虚寂的乡土或广漠的旷野,可以随意徘徊在树旁,或优游自在的躺在树下。
另外反过来想:正因为它没什么可用,所以才不会遭受斧头的砍伐而夭折,没有东西来伤害它,因此,也不会有困惑和苦恼。
小结:
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个事物并非只有一种用途,关键在于人是否善于发现它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