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
本篇的中心是论道和真人体道的境界
大宗师——有两种解释:
一是宗大道为师
一是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
庄子认为道生万物,道主宰天地万物,人与自然是合一的。
一:认知的最高境界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小结:前三节主要论述的是“真人”,这里的真人同《逍遥游》《齐物论》中的至人、神人、圣人。在作者看来真人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的人,在真人这里,天人合一,物我无界,其依时而动,随物而变,不为生死或悲或喜,也不被外物所迷惑,心如止水,恬淡超然。
二:第四节、七节、九节都是对“生与死”的看法和探讨。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小结:生与死都属于自然现象,站在道的角度,生死两相转化,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人应顺乎命运,安于时命,顺其自然,善生善死。
三:第五节、六节、十节、十一节对“道”做了解释,以及悟道、得道之法。
女偊用反推法推出了习道之始——似疑
借意而子之口说出“道在人心”的道理。
颜回与夫子的对话讲出了悟道的过程
四:第八节主要反映了儒家与道家的不同。
儒家——强调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
道家——则主张超脱世俗的束缚。
小结:脱不了俗就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尽人事,听天命。
五:最后一节作者以“命”作为本篇的结尾。
借子桑的悲歌说明不幸乃命之所赐,非人力所能控制,既然如此,人便应顺应命运的安排,坦然面对生命带给人的一切。
本篇小结:
本篇最后一节对于子桑的穷困让人会像他一样产生一些思考,比如:
1:是子桑不够努力吗?
2:社会的问题?
3:生错人家?
我觉得这几个问题应该都不成立!子桑最后归结为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