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性自杀:谁能是这世界的陪葬品?
“#每日新闻# 【济南男子杀一家五口后自杀 抑郁症患者会否伤害他人?】1月18日傍晚,济南市天桥区某居民小区发生一名男子跳楼死亡事件,警方随后在其家中发现两名老人、一名女性及两名儿童的尸体。1月20日,济南市公安局天桥区分局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该案系35岁的柏某才所为,其在六楼家中将父母、妻子及两个儿子杀害并放火焚烧案发现场后,跳楼自杀。专家认为,抑郁很多时候是多种精神疾病的共同表现,单纯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多见于患抑郁症的母亲带未成年孩子自杀,当事人杀害全家的情况极为少见。”
1
你见过抑郁病人的眼睛吗?
如果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一点点山河,那他们的眼睛里甚至没有一点点色彩。
关于抑郁症的话题,好像很久就出现在公众的眼前,却始终能保持着永远的新鲜,时至今日,你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输入“抑郁症”三个字,除了最显眼的劝慰,还有数不尽的新闻被抑郁症病人占据,他们自残,自杀,他们让这个世界心痛,如今,再次走进世人的视野,他们还带来了“扩大性自杀”这骇人听闻的行为。
在此之前,对于扩大性自杀的事情我也是一无所知,这一次济南男子的事件算是刷新了我对于抑郁症的认知,原来这个群体不只是会割断自己的静脉,原来这个群体竟是如此的可怜。
一家老小,五条鲜活的生命就此离开这美丽的世界,他们都没有什么过错,他们正常回家,还会像平常一样的欢笑,和爸爸问好,却一定没有想到就这样死在爸爸的手里。
他们有错吗?
他们当然没有,那孩子的爸爸,老人的儿子呢?他应该背上这杀人恶魔的名号?或者一股脑的将责任全部抛给抑郁症?
如果不幸变成抑郁,每个人都不应按常人视之,谁能知道究竟是什么打倒了那个男人,究竟有多么大的压力才能让支撑着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关于死者的心路,我们谁都没有话语权。我们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他彻底失去了对于世间美好的憧憬,他找到了自己认知中的解脱。
于是,他也想着帮家人解脱。
如果这种我们看来是纯粹的残暴行径,在那个男人的世界里只不过是为家人做的好事的话,他逃不了杀人的罪责,难道也一定要背上恶魔的名号吗?
扩大性自杀:谁能是这世界的陪葬品?
2
“此人该堕阴阳路,永世不得还阳间”
“难道抑郁症让罪犯变成好人吗?”
“我理解他的抑郁,但理解不了他的犯罪”
此事件后,我们很轻易就能在网上发现这样的评论,他们真的是理性世界中的极致,勇于表达心中的不满,我理解他们的正义,但理解不了他们的浅薄。
《非自然死亡》中的美琴最终也是扩大性自杀的牺牲品,去年这部日剧热播的时候,我初次了解这骇人听闻的现象,但也不过当做其他异闻一般换得娱乐而已,这次,当扩大性自杀真的走进现实时,我才真的害怕了,我不是害怕死于扩大性自杀,而是害怕还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扩大性自杀的发出者,以及最无辜的牺牲者。
我们都是站在岸上冷静的看着那些落水者,可是我们真的冷静吗?
我们习惯于去对这一切表示谴责,校园欺凌出现,我们表示谴责;网络喷子出现,我们表示谴责;道德绑架出现,我们表示谴责,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可以不被谴责的?
如果一个无辜甚至懦弱的人不明不白受到无休无尽的谴责,他没有办法排解,最终形成郁结,开始焦虑,开始暴躁,开始失去生命的希望,这不可怕吗?
我们不可否认轻易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自私,那个男人也不可能逃得过伦理上的重负,于是又有人开始了谴责,开始对着死者的尸骸指指点点,好像如果可以让他复生,再处以极刑。私以为,这样的谴责,无疑是抑郁症病人的痛苦之源,他以为死去便是解脱,可是却不会想到精神离去之后,还留下事迹经受折磨,生时无欢乐,死后亦苦痛。
一家五口的无辜变成了男人解脱的陪葬品,可是那个男人难道不是这世界的陪葬品吗?
扩大性自杀:谁能是这世界的陪葬品?
3
朋友患了轻度抑郁症,所幸最后恢复正常,他说在他治疗期间,医生的一句话让他记忆深刻。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活着。”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让朋友走出抑郁,但这句看似残忍的话却倒出了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我们活着是理所当然的幸福,因为我们可以看见鸟语花香,可以有喜欢的人长相厮守,可以去看看一路的美丽风景,但是活着真的不是对所有人的幸福,最起码对于那些看不见生活的颜色的病人,我们必须鼓励他们走出阴霾,因为我们知道那是阴霾。
朋友抑郁时的痛苦挣扎,让我真的知道了那些病人原来真的是客观存在的可怜人,而非故作矫情的正常人。
关于杀人犯,他们不应该值得被原谅,但是关于抑郁症,他们也不应该被遗忘。是因为人们的固执以为情绪低落只不过是自我的调节,才会强加给他们更多的压力,最终形成无限循环的正反馈调节,由坏的方面,变向更坏的方面,最终有人成为他的陪葬品,他也成为这世界的陪葬品。
往事不必追,愿逝者安息,而生者善良,愿所有痛苦的人看见不息的光,愿人们看见病人的努力挣扎,愿世界不放弃。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