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余华心情随笔散文
竹,生在灵魂最深处

竹,生在灵魂最深处

作者: 唐风汉韵1970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13:36 被阅读325次

    面对一竿竿翠竹,我不由停下了脚步。

    也许,在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些东西长在那里。比如一竿竿翠竹,繁茂在我灵魂深处,无法拔除。

    青青的叶,亭亭的竿,爽爽的风,在我面前,竹,汇成一片翠色的海。

    清风拂面,内心陡然生出几分恬淡的陶醉,风从疏疏朗朗的竹竿间穿过,从挤挤捱捱的竹叶间滤过,于是,风便有了竹的翠,风中便也带了竹的香。

    那细细的香,经由我的口和鼻,钻入肺腑,融入血液,浸入灵魂,于是站在竹前的我从内到外,便通体染了翠色,渗了竹香似的,竹的魂俨然化为我的魂……

    我伫立,凝视,徘徊,沉思……满眼是欲滴的翠,润润的,油油的;风吹竹动,竹叶簌簌作响,天与地似乎合奏起醉人的乐曲,一种清凉的、恬静的、安然的感觉袭上心头……

    不论是幽深成林,还是三株两竿瘦竹,都会令我涌起一种特殊的情绪。

    竹生何处都是风景。

    不管是画角屋檐下,山墙照壁前,还是幽僻的院落里,乱石嶙峋间,只要有了竹,就马上成为一幅醉人的画,画里画外,看得见的是竹,看不见的空白处呢,全是诗……

    而这天才的创作者不是画家,也不是诗人,是竹子。

    眼前的竹,有的高大挺拔,犹如燕赵豪士,自带几分雄健之骨;有的则纤细柔弱,娇若江南女子,天生一段妩媚之态。但所有的竹不分高矮粗细皆亭亭玉立,没有一竿匍匐,没有一竿缠绕与攀附,每一竿竹都精神抖擞地立在那里,干干净净地,立成一株独立的个体。

    新枝细如铜丝,铜丝上嫩叶初展,一片,三片,五片,一柄柄如出鞘的小剑,晨风吹过,呜呜作响,露珠滑过,闪着寒光,每一根枝都精神,每一片叶都昂着头挺向前方……

    或幽密成林,翠色生烟;或三株两竿,临风筛月。

    对,这就是竹。

    01

    假如可能,我会于山脚下,青溪旁,建一处小小的庭院,屋不求高,院不求大,安静即可。

    虽名为院,但我不会用砖石筑墙,只需植一圈竹,杂几色兰,以竹为篱,那竹篱内就是我的领地。

    院子无须大,垦一方土,养一圃菊;挖三两坑,栽几株梅,在那菊圃与梅树的空隙里设一方石几,蹲三四座凳,诗与书的闲暇,邀三两好友对月饮酒,临风呷茶……

    至于窗前,那必须请两三竿竹,竹不必高,梢及房檐即可,竿不宜粗,稚掌可握足矣。

    白天推开窗,放进来竹外的山,晚上闭上窗,映入竹后的月。

    一年四季沁入心脾的,是梅香熏过、菊香浸过、竹香滤过的气息,从山脚处来,从溪流处来,从鸟鸣处来,从鱼跃处来……

    02

    不知怎的,每当我面对竹,总想起古代的君子,峨冠博带,领大袖深,腰悬三尺剑,胸怀万卷书的谦谦君子。

    在人们常说的“岁寒三友”之中,我觉得松是武士,叱咤风云效命沙场的武士,高大魁梧虎背熊腰双目一瞪让人不寒而栗,英武而粗豪,少了一点点雅致。

    梅呢,是生性倔强而冷傲的才女,高蹈出世不同流俗,凛凛风中,皑皑霜雪里,她自绽苞而吐蕊,释放一种不怕天不畏地不惧流俗的傲气,可敬,却总觉少了一点点烟火气,宜供在心灵深处的佛龛里。

    唯有竹,符合我心目中君子的所有要求。他独立,不媚人,不屈己,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里,总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

    竹子大多是群生,一丛丛,一片片,漫延开来,成长为一片竹林,也许当你掘到深处,会发现它们的根连在一起,但即使如此,在各自的生命中,他们依然骄傲地站成自己的样子。

    有担当,不张扬,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儒雅之气。低调、内敛,静静地释放着自己的魅力。

    叶如寒剑,有锋芒;枝如铜丝,透硬气;干有节,不逾矩;虚内而实外,清醒而坦诚……

    难怪,我如此痴迷竹子。

    03

    面对竹子,我常常会想起娥皇、女英与舜帝令人感泣的爱情传说。

    相传舜帝巡视南方,娥皇、女英恋恋不舍,一路追踪至洞庭湖,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闻听噩耗肝肠寸断,在竹林里趔趔趄趄地奔跑、一边奔跑一边号泣,哭泣声感天动地,连林中小鸟也为之动情。她们的泪哭干了,血都哭出来了。这如血的泪滴洒在竹干竹叶上,斑斑点点,竟然浸入竹骨经久不失,后人便将此竹称为湘妃竹。

    斑斑湘妃竹,诉说着人类上古浪漫的爱情故事,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不需要海誓山盟,也许没有奢华繁琐的各种仪式,只是在相爱的瞬间便已把对方刻在了心里,把自己的生命牢牢地和所爱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一旦携手,一生不弃,风雨相伴,生死相随……

    据说,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开完了,生命也就走向了终结。

    一生只开一次花,这应该是何等的隆重与庄严!
    多情的人们,把竹子的这次开花寄托给了爱情,人们把对爱情忠贞的期待交给了竹子!

    也许这说法并不科学,或者并不是事实,但是我却相信它的美丽……

    04

    面对竹子,我不由地想起那些爱竹之人。

    千古“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曾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古人在集会时选择了山水竹亭俱佳的兰亭,可见文人雅致,由此一端也可见古人对竹的偏爱吧。

    和王羲之相比,他的儿子王徽之对竹的喜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王徽之即使临时借屋而居,也会遍植竹子于屋前房后,真可谓无竹不欢,无竹不安了。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历来是儒家之传统,魏晋时期的文化名人如阮籍、嵇康之流,虽然常常大放厥词“非汤武而薄周孔”,然而在骨子里,这些选择在竹林里吟诗作对的一时之英才,他们不与当时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何尝不是“独善其身”的最好诠释呢?“竹林七贤”,为什么选择在了竹林里?难道这竹的品与节,正好合了他们内心的期许么?

    “诗佛”王摩诘诗、书、画“三绝”,大半生亦官亦隐,酷爱竹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幽静的竹林里,赏眼前的翠叶,听耳边的竹风已经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了,他偏偏还要搬出琴弦,在月光之下,应着风拂竹叶簌簌的声响,奏出自己内心的欢愉,奏之不足,他还要偃仰高歌……

    月光下,竹林里,有诗,有琴,有歌,这是什么样的日子?

    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说也罢,世间万物本皆无情,但入多情诗人之眼,也许就有了不尽的遐思,多情如东坡,生平风雨不断,然而,他就像那风中之竹,硬是以风为琴,以苦为弦,把世人看来苍白丑陋的生活谱成了一首唱不绝的歌。

    提到竹,当然不能不提郑板桥。

    在我的印象中,要说写竹画竹最为痴迷的,当属他郑板桥。
    不论是赏他的诗,还是观他的画,我们似乎看到的不是竹,而是一种性格,一种人生,一种精神,一种气质,而这些原本无法用眼睛捕捉的东西全让郑板桥交给了竹,交给了与竹不可分割的兰花,或者怪石!

    在郑板桥的画里,竹大多清瘦疏朗,石大多突崛嶙峋,兰大多淡淡几笔略显其形,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诗画里,就能分明感觉到有一种倔强和刚硬直直地刺入我们的灵魂……

    那不是竹,那分明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有着执念与灵魂的民族,从遥远的地方走来,走来,一直走身遥远的未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个性,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坚守,不媚流俗,不改本心,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这仅仅是郑板桥的坚守吗?

    不,这绝不是一个人。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即使身处低位,甚至身陷困境,然而我依然坚守,坚守自己不屈的灵魂。这是竹吗?

    是竹,却又绝不仅仅是竹!

    05

    一提到“刀耕火种”,我们习惯性想起上古祖先最原始的农业种植方式,然而,对着竹,我突然惊醒,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承载着灿烂文明的那一个个文字符号,最原初的诞生和繁殖方式恰恰是“刀耕火种”!

    对,就是我们的汉字,存留在龟甲兽骨乃至土陶竹木之上的一个个文字,莫不诞生在刀尖之上,经历了火的锻烧和熏烤。

    每一次给学生讲《关雎》或者《静女》,我总会抽出专门的时间来讲《诗经》,而且每次开讲,我习惯使用下面的比喻——如果把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比喻为河流,那么浓缩了先人智慧和情感的《诗经》则是这河流最初的源头。

    今天,当我又一次面对竹,突然发现了这承载着河流的河床。蜿蜒九曲,一路穿越而来的,这古老的河床更多的材料竟然是竹子。

    我似乎看见一根根竹子被刀砍斧削,破成了片,被削成了千千万万薄薄的简,然后这千千万万的竹简晾晒在阳光之下,烘烤在烈火之上,然后这竹简忍受着锋利的刀刃刻与刺的疼痛,记载了千千万万不朽的诗篇……

    一笔一画,都是刀锋与青铜互不相让的对抗,所以每一个汉字都带着疼痛的记忆,而这种记忆,让每一个文字变得坚强,让这个民族变得威武不屈。

    诞生于刀尖,永恒于烘烤,然后这一片片薄薄的竹简被牛皮绳捆扎,被有名字或者没有名字的一代代人阅读和传承,光采熠熠的文字,伴着一串串光采熠熠的名字,比如老庄,比如孔孟……

    当然,面对着竹,我还看到了另一把火,那把火并没有照亮天空,熊熊烈焰遮蔽了太阳月亮和星星,滚滚烟雾呛出了人们的眼泪,窒息了灵魂的呼吸,如山的灰烬里残留的是文字的骨骸,偶尔爆出的火星啪啪作响,有多少人知道那是文字的哭泣?

    那是李斯,那是秦皇,在那开阔和田野,在那硕大的坑里,亲手点燃的一把火,智慧竟然以这种方式残害智慧,我看到了一片片竹简,那被刀锋刺过被炭墨浸过的竹简在火里挣扎控诉扭曲……

    当我站在苍翠的竹前,我再一次迷失了自己,我不知道竹在舞蹈,还是在为那晦暗的天空哭泣。

    但我相信,竹子相信自己。

    风吹过,叶如寒剑柄柄,无骨而硬。
    枝如铜丝根根,皆闪着金属的光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梅拾璎:好文。竹,都快让你写尽了,别人还说什么呢?
        梅拾璎:@唐风汉韵 说实话,能在精炼些,再修剪些会更好,可我连这个也写不出来呢。写的没有想的好,我也经常遇见这个问题。仅个别时候,会相反。
        唐风汉韵1970: @梅拾璎 如果,把文章的重心放在最后一节上应该更好,会更深刻,少人涉及,只是我没有那么高的学养,无法写出内心预想的那种感觉,所以就只能把思路散开,这样有些浮,有太多人人都可写的东西。有些硬伤无法克服,拽个成语叫力有未逮。
      • 见伊:恐怕陶渊明见了,也要赞叹一声:真世外桃源也!如此细腻的心思,我觉得你很适合当我那些文章的男主: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唐风汉韵1970: @见伊 我倒是想逮只大咧咧萌傻傻的女汉子
        见伊:@唐风汉韵 我写的那些男主被说心思太细腻,这不,我当场逮到一个心思细腻的,不乐坏吗?
        唐风汉韵1970: @见伊 见伊,你千万别把俺当女主写就行
      • 山楂红了w:植一圈竹,杂几色兰,以竹为篱…想想都觉得美
        唐风汉韵1970: @山楂红了w 是挺美,至少是想着就美,是吧,山楂
      • 晴天的天:自小,屋后一坡小竹,右坡是邻家一处大竹,时不时还常见盘结一块的竹,都不知名,但在竹中长大。假如,兄建竹院,定来作客:smile:
        晴天的天:@米喜 当然,混喝团怎能少你的份。记好,不带菜,不带酒,不带钱,只带人,只带嘴:smile:
        米喜:@晴天的天 可否带我同行?:smile:
        唐风汉韵1970: @晴天的天 真好,老家后院曾经有竹,那时我很小。好了^0^~ 我有酒,天有月,你有诗
      • 无色生香:叶如寒剑,有锋芒;枝如铜丝,透硬气;干有节,不逾矩;虚内而实外,清醒而坦诚……👍👍👍
        信息量好大。。消化不易
        唐风汉韵1970: @无色生香 谢谢美女夸奖,等于喝了半杯酒,晕晕的,要飘
      • 米老爹:好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纵横交错,文采斐然。最喜欢“所有的竹不分高矮粗细皆亭亭玉立,没有一竿匍匐,没有一竿缠绕与攀附,每一竿竹都是精神抖擞地立在那里,干干净净地立成一株独立的个体。”
        唐风汉韵1970: @米老爹 晏老师读得很仔细,我很感动,朋友说有太多学生作文的影子,我也感觉思路太板了些,我真担心自己没把学生辅导好别把自己拖的文字下降了
      • 墨笔生徽:竹如人,人如竹,择一处别院,有竹,有酒,有朋友,偷的浮生半日闲!!!!
        唐风汉韵1970:看来,很多人都有这个企图,哈哈,有诗,有酒,有红颜,然后月亮装饰梦。
      • 芳菲晚:月光下,竹林里,有诗,有琴,有歌,神仙般的日子:smile::+1:
        唐风汉韵1970:@芳菲晚 谢谢美女点评。
      • 水乡醉客:咏的是竹,赞的是人。竹品与人品,一脉相承。
        唐风汉韵1970:恩,有赞,有感慨,竹品即人品,说得好。
      • 唐风汉韵1970:谢谢,仓促完成,尚未修改,见笑了
      • 云逸公子:写的太美了,竹的精神,竹的气质,美丽的文字,融为一体
        唐风汉韵1970: @Amonstercalls 谢谢,仓促完成,尚未修改,见笑了

      本文标题:竹,生在灵魂最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prr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