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五岁时,你的孩子已经准备好给一种行为或者情感的原因多个解释了。在前一个思维层次中,比较简单的逻辑思维,即用一个原因来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是多因素思维的基础。现在,3岁半的本杰明刚刚开始学会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当妈妈问他:“你为什么要看那个DVD啊?”他会回答:“因为我喜欢看啊。”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妈妈的想法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即使进一步发问,他的回答也仅限于此。与本杰明不同的是,他6岁的姐姐朱丽叶可能给妈妈相同的回答,但是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如:“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个呢?”朱丽叶解释了多个原因。“里面的那个女孩很酷啊,她揭开了谜团。还有我非常喜欢她的那些朋友。”
朱丽叶在真正地展开对很多问题和观点的讨论方面很有潜力。
在自发的日常对话中,你的孩子会很自然地练习多因素思维,其中大部分不需要你来督促。如果孩子被一个问题卡住了,你可以给他提供可能性的答案,让他作出选择。在这个问题上,通常的规则是首先给出合理的选择,最后提出不太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选择。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为图省事简单地重复你说的最后一件事情。当妈妈问她6岁的女儿为什么选择某一特定的DVD时,如果女儿只回答说她喜欢对话就结束了,妈妈就会很好奇:“没有别的原因了吗?”如果她回答:“我不知道。”妈妈就可以说:“嗯,因为这个DVD演的是阿拉丁和杰斯米尼,或者因为它很恐怖,所以你喜欢看?”
“噢,对,看我傻吧,阿拉丁和杰斯米尼,我喜欢他们!”即使妈妈提供了其他选择,她的孩子还是想着给她一个回答。
只要妈妈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她就可以进行再一轮的发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阿拉丁和杰斯米尼呢?”
“我不知道。”
“他们是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呢,还是只是呆坐着不动?” “噢,他们确实干了很多很酷的事情。”在妈妈的启发下,孩子再一次思考那些对她来说讲得通的原因。
这不是测试,而是父母对孩子的兴趣表现出简单的好奇和热情。父母的这种做法,也就是通过提出许多观点和列举多种原因鼓励孩子开动脑筋思考,这可能是孩子能做,但不一定能够完全独立去做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跟上孩子的思路,这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