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选择“家里蹲”,这部分人就被称为待业青年。今天悦史君要介绍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待业青年班超。
哥哥班固来到长安担任校书郎后,班超也前来投奔他,但当时班固的俸禄并不足以养活一家老小,班超也不愿意呆在家里吃闲饭,但又没有可以晋身的机会,只好经常以替官府抄写文书为业,用以补贴家用。
虽然我们现在习惯于用手机、电脑打字,很多人甚至都不怎么会写字了,但小时候写作业写到天昏地暗,想必是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痛。
对班超来说,抄写官府文书的工作一方面特别耗时耗力,因为是用毛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上去,损耗的力气更多;另一方面,整天困在斗室之间,让他特别憋闷的慌。
有一天,伏案挥毫半晌,班超感觉两条胳膊又酸又麻,浑身不得劲,想起自己以前的梦想,他不禁长叹一口气,于是暂时停止了抄写,把毛笔放回砚台上,大发感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班超胸中的豪气不减,他以大丈夫自居,认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应该是效法在异域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两位前辈,争取以军功来封侯晋爵,而不是整天干些抄抄写写的工作。
班超显然是把傅介子和张骞当成了自己的榜样,这两位又是什么人物呢?说起来,他们还真的是符合班超的胃口。
傅介子是西汉传奇冒险家,元凤年间,因龟兹、楼兰两国之前都杀过汉朝的使者,时任骏马监的傅介子请求出使西域,他带着汉昭帝刘弗陵的诏书,将楼兰王和龟兹王责备了一通,二王表示服罪,随后又在龟兹人的配合下,率领汉军一起斩杀了匈奴使者。
回到京城长安后,汉昭帝对傅介子的做法很满意,下诏任命他为中郎,升为平乐监。
但傅介子觉得效果还不明显,他向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将军霍光请命,再次带人去楼兰国,伺机刺杀楼兰王。
傅介子利用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的弱点,在酒足饭饱之后,将楼兰王招进一个单独的帐幕中,这时,傅介子提前安排好的两个壮士从后面直接杀死了楼兰王。随后安定局势,另立以前留在汉朝为人质的楼兰太子为王。
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回到京师后,成了汉朝人的英雄,汉昭帝因此封他为义阳侯。
与傅介子相比,张骞更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大人物。
目前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而源头,就是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刘彻之命,首次出使西域,中间被匈奴人扣留和软禁了11年之久,直到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才逃回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其间,张骞因军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班超以这两位大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可见他的心志远非常人,但身边的同事看他现在的屌丝样,都偷偷笑他,甚至还有好事者争着奚落他,劝班超先把抄写文书的工作做做好,白日梦就别做了。
班超没有气馁,反而凌然起身,霸气回应一句:"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句话,悦史君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反秦第一人陈胜在发迹前的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由此可见,一个人能从艰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没有一两句发自内心的呐喊,是肯定不行的。
不对,应该是伟大的源起点。
班超的这几句豪言壮语,还被后世归纳为一个成语——“投笔从戎”,专门用来指代文人从军,可见这影响力。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