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定计划到完成目标,这似乎是一个成功人士习惯的做法,如果做事情没有任何打算,工作无论效率还是结果都将会是无法预知的,因而习惯性地带着目的或企图心去做事情,并把它作为自我激励的一种动力。
禅修不能有达成某件事的强烈的企图心,带着这样的目的心来打坐很容易产生执念,比如平稳的呼吸、舒适的状态、深深地禅定、忽然间开悟等,这个心理预期一旦未能达成,它必将反过来干扰到我们的修行。
观呼吸是我们打坐中常用的一个方便法,之所以「观」,是让我们放下控制欲,只是观照呼吸往来,不加控制,至于呼吸是否已经平稳深长,它和急促骤停一样,只是一时的状态。不必强制要求呼吸要舒缓、要平稳,如同照镜子一般去观照呼吸,无法让镜子里的影像做出我们没有做的动作,呼吸也是,本来是怎样呼吸看着它就行了。呼吸就是照镜子的你我,呼吸是怎样的过程,看到的就是怎样的呈现。
打坐时间久了,偶尔会遇见「舒适」,遇见「静好」,只要能够遇见就会有遇不见,所以管这些现象叫做「缘」,我们也常常会说,缘分这个东西可遇而不可求,明明知道如此,当我们的心中有了个「遇见」的预期,多数时候这会让我们“失望”的。
至于能否在这次打坐中进入到深深的禅定,亦或者忽然间就开悟了,有了这些想法和念头,禅修打坐时反倒更容易执迷不悟,「知见」变成了「我执」,所以讲「空」,就是放下知见去修行。空是很宽泛的,但又不能「守空」,执念于「空」,那「修空」又成为一个新的知见。
不空而空,不守而守,不修而修,不放而放,空到连「空」也空,连「放下」也放下。问:心在哪里执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