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释《全三国文 卷四六 大人先生传》,阮籍句“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先生引伏义《与阮嗣宗书》,以为伏氏讥讽阮籍。然而,某从阮籍此句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对平常生活的向往,套用周星驰的话说就是“一个字,常”,惟常可以久也。
阮籍口中的君子,在他的时代,可以以为是士族的模范。世族, 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其经济基础就是士族往往拥有大量土地,其宗族位于广大农村,在地方上拥有势力,进而参与国家政事,拥有中央权力。地方有事时,士族借助其中央权力,维护其宗族势力。中央有变时,士族在地方的宗族与地主身份仍延续不绝。南北朝时的世家大族,还往往供养大量奴隶、部曲和荫附民。士族是如何取得奴隶、部曲和荫附民的信任的,我想,就是一个常字——所有的事情都有规矩可循。
最早的士族,大概还是起源于刘汉。刘邦的崛起,破坏了战国七雄的贵族体系,平民随之成为大族,出现布衣将相之局。随着两汉的发展,新一轮士族的因素逐渐缓慢积累,出现了官场有官僚士族,乡里有豪强士族,士林有文化士族的三种士族。到了东汉,官场官族、乡里豪族、士林学门不断的互相转化,逐渐融合,最终发展成中古时期的士族门阀,把经济、政治、文化融为一体。曹丕篡汉后,采用了九品中正制,也是一个常字。这个办法,是由于战乱,无法对人才进行选拔,只有依赖士族的推荐,统治者才能得到治理天下的助手。而士族对奴隶、部曲和荫附民的治理,又是国家暂时安定的主要原因。
我一直用1941年日本进攻香港的情况,来作为“最坏的规则好过没有规则”,地痞流氓的破坏,在于其彻底性,他们不以为自己可以长久统治,只是赚一票就走的流氓规则。这种规则下,没有个人和种族的生存发展。而统治阶级,最少还要有一个长远打算。如是看来,“常”者,“长”也。
网友评论